隨州日報通訊員 李海波 秦藝銘
近日,隨縣萬和人民法庭法官魏文杰帶著法官助理將一份《調解書》送到萬和鎮雙灣村村委會!案兄x法院的調解,化解了我們村這起多年的糾葛。”村委會工作人員拿著《調解書》高興地說道。
這場矛盾的開端,還得從多年前說起。
2004年年初,雙灣村村民文師傅與村委會簽訂了山林耕地承包合同用于種植白楊樹。10年過后,合同到期,但文師傅并沒有依照合同返還相應耕地和山林。村委會多次要求文師傅返還集體土地,但始終未能如愿。“我們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返還占用的集體土地,并向村里支付合同到期日至判決日的土地占用費28萬余元!2024年11月11日,村委會一紙訴狀將文師傅告上了法院。
“28萬多元的占用費不是小數目,一判了之可能會激化矛盾,后續執行也是個難題!背修k法官魏文杰決定先與文師傅聯系,了解具體情況。
接到法庭電話后,文師傅來到法庭,向承辦法官訴苦:“這塊地上還有我辛苦種的將近3000棵白楊樹,這都是錢!地沒了,還有小樹沒成材,誰把這筆錢給我呢?雖說合同到期了,我仍然照看了天保林這么多年,現在山上的林木也值不少錢,我的看管費怎么辦?”
經了解,在溝通土地返還問題上,文師傅堅持要求村委會補償土地返還后樹木補償款8萬元,村委會則認為此筆補償款不合理,雙方一直僵持不下。為了避免矛盾升級,鎮黨委及村委會多年來均采取溝通說理的方式,但一直未能順利收回土地。2024年,隨縣各鄉鎮開展“三資清理”工作,村委會為了盡快收回被占用的土地,決定付諸法律,不僅要求文師傅歸還土地,還要其支付土地占用費28萬余元。
聽了文師傅的敘述,承辦法官魏文杰心里有了數。今年開展“三資清理”工作以來,他也非常關注農村此類案件的審理,收集了很多類似的案例。他打開收集的案例,對文師傅一邊講案例一邊講道理!耙园刚f法”的方法很奏效,文師傅在了解了幾件類案的判決結果后,主動聯系村委會,表示愿意坐下來談一談。
11月25日,萬和法庭聯合鎮黨委政府包村黨委委員、政法辦、萬和法律服務所相關工作人員到雙灣村村民委員會開展調解工作。
“雙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文師傅要求的8萬元的補償款,及村委會主張的28萬余元的土地占用費。這兩個矛盾點達成共識,相信此次糾紛便能化解!背修k法官魏文杰向大家說明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文師傅首先說道:“我不是不想返還土地,但我那些種在地里的白楊樹,村里總要給我補償吧!”
“文師傅,你是村集體的一員,既然合同已經到期,你繼續占用承包土地,不僅沒有法律依據,情理上也說不過去。”包村干部向他解釋道,“關于補償問題,可以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來解決,而不是通過占用土地的方式解決!
……
會議室內,大家開誠布公,談訴求、講法理、說情理……調解的氛圍逐漸融洽。
經過努力,最終雙方都同意做出讓步。文師傅在年底前自行將白楊樹處理完畢,返還村集體土地。村委會自行將土地恢復原狀,并放棄要求文師傅支付28萬余元占用費的主張,雙方達成共識并于當天簽訂了調解協議。
“有些涉農看似事實清楚、法理簡單,一判了之,法結易解,但心結難解。所以在辦理類似涉農案件時,我們盡可能聯合多方力量,采取聯動調解的方式,把法理講透、事理講明、情理講通,努力讓涉農糾紛‘軟著陸’,實現矛盾不上交、糾紛就地解!背修k法官魏文杰說。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