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在年初召開的隨州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政府承諾推進一批民生工程項目建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年終將至,這些民生工程項目進展如何,給群眾帶來了哪些獲得感?隨州日報特別推出“2024民生工程追蹤”系列報道,走進現場、深入群眾,探進展、聽心聲。
2023年,我省部署開展“全市一個停車場”建設,在全國率先以省級層面推進城市級智慧停車,打造城市停車“一張網”。
市城管執法委市容秩序科科長劉小常介紹,“全市一個停車場”建設,整合全市停車資源(包括現有公共停車場、道路停車場及單位、商超、醫院、小區等停車場),形成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打造停車“一張網”。
“附近住宅密集,沿街商鋪眾多,還有學校、農貿市場,停車位十分緊張,納入平臺管理后,清理了不少‘僵尸車’,大部分顧客即停即走,車位充裕了許多。”齊星花園錦園物業公司經理何干正說。
我市堅持以停車惠民為抓手,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著力打造實用、便民、智慧、生態的多維度停車場,完善“全市一個停車場”惠民應用場景,助力停車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城區閑置地、退讓區等新建停車設施,增加停車泊位660個;建成華奧塑鋼、恒大悅龍臺和綠地空間站等3個封閉停車場;完成舜井大道、鹿鶴轉盤、沿河大道、解放路等路段128個因市政建設損毀停車位的恢復重建,持續釋放停車資源。截至目前,隨州城區共有停車場268個,泊位109787個。
在隨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藍色大屏上,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上記錄著車位資源總數、路段資源、車場資源等實時數據。
隨州智慧停車運營管理部主任方迅說:“隨州智慧停車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20.44萬人,4萬余臺車綁定了車牌,車位使用率平均提升超過10%。”
市城管執法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立足于“全市一個停車場”,依托中心城區或大型住宅小區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資源,推動錯時共享和節假日免費停車,進一步提高城區公共停車位的有效供給,緩解停車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