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2020年疫后復蘇;2021年復元打平;2022年重回賽道;2023年修復向好;2024年聚勢突破……
五年,在歷史長河不過一瞬;但這五年,注定在湖北發展歷史年輪中深深印刻。
從疫后艱難復蘇,到經濟總量破5萬億,再到增速位居經濟大省和中部地區第一……湖北發展一路頂壓前行、一路回升向好,走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呈現了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荊”彩圖景。
沉甸甸的經濟答卷,寫下戰風斗雨的韌性,印證思想引領的偉力。
無論是改革的歷史關頭、抗疫的至暗時刻,還是發展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親臨湖北,為我們指路領航。
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一定能”的殷切期望,“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一定能夠浴火重生,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湖北發展站上了更高起點。
頂壓前行,勇挑經濟大省大梁
站在當前的時點回望,復蘇的力量,無比珍貴。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嚴峻考驗,湖北深刻認識“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深遠意義,攻堅克難、承壓前行,交出了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2020年,湖北疫后復蘇,一季度GDP斷崖式下跌39.2%,形勢嚴峻。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全力推動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扎實推進“六穩”“六!,千方百計挺過來,GDP當年恢復到上年的95.6%。
2021年,湖北復元打平,全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把應有的正增長追回來,GDP增長12.9%,總量邁上了5萬億大臺階,重回全國第7位。
短短兩年內,湖北實現了從4萬億元到5萬億元的跨越。這不僅僅是數字的飛躍,更是湖北人民不屈不撓信念的生動寫照。
這份信念,源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沒有改變”的支撐:“湖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人民的似海深情、如山厚望,成為我們克難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蒞臨湖北考察,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賦予湖北新的重大使命。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有力應對疫情延宕和超預期因素沖擊,2022年,湖北經濟總量保持全國第7,地區生產總值在過5萬億的經濟大省中增速領先,實現從跌出主賽道到重回主賽道的強勁復蘇。
地區生產總值55803億元!在經濟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區增速第一!2023年,咬定發展不放松,全力鍛長補短、固本培元,GDP增速一季比一季快,主要指標高于全國、領先中部,實現全面修復、整體向好。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期間,肯定湖北發展“這里經得住疾風驟雨,未來更是一片光明!
唯艱辛,更顯勇毅;以變革,鑄就輝煌。五年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每一分收獲都浸透著汗水、凝聚著心血,都是干出來的、拼出來的。
三線并進,打開萬億級產業新藍海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部署。
洞察時與勢、把握穩和進、悟透立與破,湖北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力促產業提質升級,穩步邁進制造強省。
——“進”,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之進。
1.8米的人形機器人“大壯”、有雙“靈巧手”的“天問”……在武漢,一批人形機器人正加速產業化。
以科技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湖北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實施人形機器人突破、6G創新發展、高端AI芯片提升、量子科技攻關、腦機接口融合、合成生物引領等8大重點工程,搶占發展新賽道,推動產業邁向更高層級。
抓住新機遇,培育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2024年11月底,全國首條采用印刷OLED技術的顯示屏生產線在TCL華星武漢基地投用,一舉打破國外近百年的行業壟斷,讓中國首次站在OLED顯示屏制造領域的頂端。
這背后,是湖北以超常之舉、聚全省之力,全力推動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突破的成果。
從最初的“一束光”到“獨樹一幟”的萬億級產業集群,在一系列創新政策的支持下,電子信息產業已躍居湖北第一大產業,湖北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國產先進存儲生產基地。
追光逐新,湖北構建“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機制,推動算力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12個新興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0%。
——“進”,是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之進。
頂住疫情的重創強勁復蘇,走出昂揚向上發展曲線,很大程度得益于在轉型上動手早、行動快、抓得實。
以汽車、冶金、化工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占湖北全部工業比重近80%。轉型升級,湖北大力實施技改提能,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
2024年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第1000萬輛在東風嵐圖云峰工廠下線,我國成為全球首個達到這一成就的國家。
湖北實施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汽車產業“在奔跑中調整呼吸,在超車中更換賽道”,產值今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目前,湖北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在湖北汽車總產量中的占比,從2022年的15.4%迅猛增長至31.4%。
強大的產業實力,是湖北的發展底氣。
以新型工業化為引擎,“51020”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崛起,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呈現轉型快、動能足、賽道新、質效優的特點。
湖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近3年年均增長18.8%,存儲芯片、商業航天、網絡安全等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湖北,18個產業超千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4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6個,均居全國前列。
在繼續砥礪奮進的2024年,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產業邁入萬億俱樂部。萬億產業新賽道,為湖北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敢打敢拼,化比較優勢為發展勝勢
崇尚實干、狠抓落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省委提出,要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發揚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風。
當前,湖北正處在整體提升的關鍵時期,多年積累的區位交通、科技創新、現代產業等比較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勝勢。
以科技創新優勢澎湃湖北發展動能——
湖北擁有院士82位、國家級創新平臺163家,數量全國第4,近5年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全國前五。
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形成了極具湖北特色的“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525家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力量矩陣。
創新的閥門一旦打開,活水就會噴涌迸發。
看,全球首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全球存儲密度領先的三維閃存芯片、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PET-CT……多項成果鮮明打上“湖北印記”,閃耀世界。
看,創新主體蓬勃發展,目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增長26.4%;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萬家、增長47%。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加快建設,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揭榜攻關如火如荼,荊楚大地創新力、創造力不斷攀升。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賦能經濟發展質效——
湖北地處中國“天元”,能夠形成輻射全國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場規模。重塑鏈接陸?杖龡l絲綢之路的樞紐優勢,湖北加速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
看,馳騁萬里的中歐班列、萬噸貨輪暢行的長江黃金水道、“空中出?凇钡亩踔莼ê䥽H機場,搭起聯通世界的開放之橋。
看,一條條現代物流供應鏈,搭建優質資源的網絡,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市場指揮棒下高效配置,實現九省通衢“鏈”通全球。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點贊湖北的發展:“每次來都能看到新突破。”
肩負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使命,以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匯科技產業變革之勢,聚昂揚奮進之勢,湖北匯聚起同心協力、一往無前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