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力,奮進支點。
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振奮人心的消息源源不斷。
2024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預計超過2.1萬億元,主引擎動能澎湃。
燈火璀璨的武漢光谷高新大道,車來車往,活力奔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襄陽、宜昌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穩居中部非省會城市前兩位;孝感、黃岡經濟總量跨越3000億元,8個全國百強縣位次前移。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在湖北,龍頭引領、梯次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如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瓣瓣同心。
“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闭ぷ鲌蟾嫣岢鲂碌氖姑。
一幅各地協同融通、競進提質、競相發展的活力畫卷,正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
武漢
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武漢代表團表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使命定位。
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總書記對湖北發展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謀劃部署全省工作,要求各地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以更高水平踐行總書記殷殷囑托,加快把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作為湖北省會城市,武漢將更加自覺在全國全省大局中謀劃推進自身發展,推動所有工作擺布都向支點建設聚焦發力,持之以恒推進轉型發展,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努力以一域發展為全局添彩;樹立一流標準,努力推動各方面工作奮勇爭先、走在全國前列,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發展質效,增強區域輻射力、帶動力;弘揚英雄城市的精氣神,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鼓足干勁、奮發進取,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努力為湖北建成支點團結奮斗。
襄陽
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襄陽代表團表示,襄陽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不僅標志著城市經濟總量和規?缟闲屡_階,更意味著城市能級提升進入“快車道”和“窗口期”。
站在新起點,省委對襄陽提出了“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更高定位。襄陽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抬升標桿、奮發作為,切實發揮好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以招商引資、立項爭資為抓手促擴大增量,以達產釋能、技改賦能、強鏈聚能為重點促盤活存量,一體推進改革發展穩定民生保障工作,一體推進政治經濟社會組織建設,一體推進黨風政風民風優化,在發展能級、質效、后勁、支撐等方面加快整體提升,努力打造引領漢江流域、輻射南襄盆地、聯動鄂西北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真正成為中西部非省會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和典范。
宜昌
搶抓新通道機遇引領全面躍升
宜昌代表團表示,“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部署,是當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2024年,宜昌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力以赴穩增長、強科技、壯產業、防風險、惠民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的精彩答卷。
下一步,宜昌將堅持高點定位、對標一流、奮勇爭先,深刻把握宜昌在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和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使命,全力搶抓三峽水運新通道、引江補漢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機遇,以產業集群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引領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城市體量、輻射能量加速躍升,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更大貢獻。
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黃石
推進工業提質倍增 加快建成工業強市
黃石代表團表示,省委提出“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體現了強烈的政治擔當、使命擔當、發展擔當和責任擔當。黃石市將堅決對標對表,推動全部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發力。
一方面,圍繞“推進工業提質倍增、加快建成工業強市”,發揮黃石產業基礎、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比較優勢,著力提升消費拉動力、投資支撐力、創新驅動力、改革牽引力、開放輻射力、城鄉融合力、發展承載力,整體提升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后勁。
另一方面,全面提振精神狀態,發揚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敢于與好的比、與快的賽、與強的競爭,堅持“跳起來摘桃子”,持續奮進全省第一方陣,努力為全省“支點建設”作出黃石貢獻。
十堰
當好支點建設的重要增長極
十堰代表團表示,十堰將錨定“整體提升、爭先進位”,把各項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主動在建成支點這個大坐標中知方位、明責任、作貢獻,不斷提升發展能級、發展質效、發展后勁、發展支撐,努力在鄂渝陜豫毗鄰地區發展上快于、好于、強于其他地區,當好支點建設的重要增長極。
二是提升工作標準,圍繞提高服務支點建設的支撐力、內驅力、貢獻力,重塑仙山、碧水、汽車城的戰略優勢,拓展北京對口協作、東風深度合作、深圳產業協作的獨特優勢,推進經濟向高攀升、產業向新圖強、城市向綠轉型,實現工作爭位、發展爭先、環境爭優。
三是提升落實能力,把工作穿透到人、到事、到物,持續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做到高效率、快節奏、扎實干、有作為,以十堰節點之為服務全省支點崛起。
荊州
奮力沖刺4000億加快提升發展能級
荊州代表團表示,荊州有基礎、有條件在支點建設中走在前列。
荊州市將堅持區域協同,主動融入宜荊荊都市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持續完善城區領跑、縣域崛起、鎮域發力、鄉村振興“四輪驅動”格局,構建同頻共振、多點發力體系,奮力沖刺4000億,加快提升發展能級。
堅持發展轉型,注重創新驅動、品牌引領、綠色低碳,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洪湖流域綜合治理與產業發展互促共進,加快提升發展質效。堅持產業優先,打好工業突圍戰、招商陣地戰、投資立體戰和優化干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雙優化”攻堅戰,夯實產業底盤和項目支撐,加快提升發展后勁。
堅持從嚴從實,發揚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風,提高爭創一流的能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真抓實干的發展氣場,強化統籌觀念,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生態、穩定、民生的關系,加快提升發展支撐。
荊門
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荊門代表團表示,荊門將發揚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全力爭先進位,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牢牢穩住工業底盤,加快百萬噸級“油轉特”項目建設、億緯超級工廠釋放產能、長城二期項目落地。
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一縣一品”運動休閑品牌,培育多元化消費場景;加快補齊生產性服務業短板,重點培育概念驗證、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金融服務等業態。
深化國企國資功能性改革,提升國有資本盤活效益,力爭資產總額突破2800億元、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加力培育更多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科創供應鏈平臺提檔升級,新增省級科創平臺3家以上。突破性發展縣域經濟,每個縣市區打造1—2個新型工業示范園區,培育1—3個“搬不走、穩得住”的根植性主導產業。
一架天津航空的客機?吭诨ê䥽H機場航站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通訊員 王星予 攝)
鄂州
加快建設“兩區一樞紐”
鄂州代表團表示,圍繞省委提出的“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鄂州市將以更快節奏、更足干勁、更實作風加快建設“兩區一樞紐”,努力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中展現鄂州更大作為。
聚焦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和武漢新城建設,2025年鄂州市謀劃實施億元以上項目626個、866億元,確保完成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60個、金額2200億元的目標。不斷拓展和織密貨運航線,提升開放能級,加快打造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加快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
全力推動武漢新城高標準建設,推進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加快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的建設,堅持以“用”為導向,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大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建成湖北人工智能學院、蓮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臺,搶占未來產業新領域、新賽道。
孝感
高揚“進”的主旋律有作為
孝感代表團表示,孝感將切實增強“總書記考察之地”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準確把握孝感邁入全新歷史階段、站上全新歷史起點、開啟全新歷史篇章的發展大勢,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主動把孝感放在全國全省來定位和考量,高揚“進”的主旋律,感恩奮進、乘勢而進,以項目投資攻堅突破、提振消費、工業經濟“賦能挺脊”、招引大項目、“土特產”龍頭企業培育、“家門口”就業等“十大行動”為牽引,發揚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風,推動澴川大地以高效率、快節奏、扎實干、有作為的精神狀態和行動姿態,“踮起腳尖摘桃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孝感篇章,為湖北龍頭引領、梯次發展格局的加速形成、鞏固提升,展現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黃岡
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
黃岡代表團表示,黃岡處于武漢都市圈連接大別山腹地的中間地帶,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是黃岡服務支點建設的應有之為、可行之路。
重點從四個維度發力:一是依托交通樞紐賦能,加快完善外暢內聯高速路網和多式聯運體系,打造鄂東及大別山區人流物流交換節點。二是依托科創產業賦能,搭建蘄艾、中藥材、茶葉、石材等供應鏈體系,以品牌、渠道整合毗鄰地區資源,推動大別山區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承接武漢優質公共服務功能,做強教聯體、醫共體和養老服務體系,對周邊地區形成輻射。四是導入都市圈消費群體,突出紅色引領、文旅融合、業態創新,帶動大別山文旅出圈。
黃岡市將對標對表省委要求,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加強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努力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作出更多貢獻。
咸寧
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
咸寧代表團表示,省委強調“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充分體現了對標對表的政治自覺、胸懷大局的戰略清醒、繼往開來的歷史主動、拼搏奮進的責任擔當。
在新征程上,咸寧將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謀劃和推進發展,把全部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發力,圍繞穩增長、強科技、壯產業、防風險、惠民生重點工作,抓實抓細產業倍增、科技賦能、動力培育、能級提升、幸福咸寧五大行動,力爭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220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規上企業超1200家,2027年大健康、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主導產業營收突破4000億元,推動發展能級、速度、質效、后勁整體提升,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經濟增長極,努力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隨州
推動經濟總量向2000億元邁進
隨州代表團表示,隨州將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標準和更高要求,自覺以更高站位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省兩會精神,進一步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發揚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風,搶抓“兩新”“兩重”等政策機遇,以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大民生、重大活動68項清單任務為牽引,加快實施投資158億元的中嘉空天科技研發生產基地、投資80億元的華中應急產業基地等項目,大力發展“專汽+應急”、農產品加工、文旅三個千億元產業,加快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應急裝備研發生產和檢驗檢測基地、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出口基地、炎帝神農和編鐘禮樂文化保護傳承地,奮力推動經濟總量向2000億元目標邁進。
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