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汪彤
1月24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洪山禮堂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2024年“三農”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扎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為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回顧2024
湖北交出亮眼”三農“答卷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等復雜嚴峻形勢,湖北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農”答卷。
一、兩條底線守得更牢。
2024年9月4日,武漢天興洲5000多畝高粱已經成熟,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①“荊楚糧倉”作用更加彰顯。糧食產量達到557億斤,連續12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淡水產品、油菜籽、茶葉產量和生豬出欄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②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常態化開展監測幫扶,監測對象風險消除率達到71.8%;扎實推進產業和就業幫扶,脫貧地區累計培育主導產業144個、特色產業幫扶基地2.5萬個,脫貧人口就業規模達到218.5萬人。我省在國家考核評估中獲得“八連好”。
二、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
2024年12月28日,“潛江龍蝦”冬捕活動在潛江市后湖蝦稻共作立體模式試驗示范基地舉行,全面展現冬蝦養殖取得的成效,以及全省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黃璐 通訊員 杜少華 周瑞 攝)
①產業鏈建設成勢見效。以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收近萬億元,農業上市企業達到14家。
②品牌強農戰略深入實施。推進“蝦十條”“米九條”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精心舉辦湖北農業博覽會,建成運營湖北省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組織開展湖北優質農產品進大灣區、進上海等系列推介活動,品牌影響力、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美譽度明顯提升。“潛江龍蝦”品牌價值422億元,連續6年居全國行業榜首!敖瓭h大米”獲評“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
③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做足“土特產”文章,培育產業多種業態,帶動農民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580元、同比增長6%。
三、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2024年11月4日,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一片忙碌,“稻米造血”研發團隊正在進行提取和分離純化工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①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不斷強化。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洪山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引領發展,戰略性科技力量加速匯聚,建成涉農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5個。
②突破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解決一批農業“卡脖子”難題,取得高產高蛋白玉米、“稻米造血”、無肌間刺武昌魚等一批突破性、標志性科技成果。
③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推進。開工建設南繁育種中心,建成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進一步夯實。
四、和美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2024年5月10 日,荊門市東寶區栗溪鎮花屋場村鄉村美景如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章春梅 程定金 攝)
①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一體推進農村廁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3.8%,生活垃圾分類自然村覆蓋率達到45%。
②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實現農村寄遞物流、充電樁、5G網絡、四好農村路“四個全覆蓋”。
③公共服務擴面提質。80%的中小學納入教聯體,農村30分鐘醫療圈基本形成,2.6萬戶農村特殊困難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農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錨定目標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四個建成】
2023年8月22日,在武漢楚為生物公司的組織培養室內,科研助理王煜雙正在觀察組培瓶中甘藍植株的生長情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一是建成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
到2030年,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總產量達到570億斤以上。
二是建成農業產業化發展示范區。
到203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3:1。
三是建成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區。
到203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
四是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區。
到203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村整潔有序,鄉風更加文明。
【把握四個關系】
2024年5月29日,在咸寧市通城縣關刀鎮鄉村產業園億彩新型材料車間,村民在加工、生產金屬包裝材料。(視界網 劉建平 攝)
一是把握好守住底線與加快發展的關系。
二是把握好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關系。
三是把握好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
四是把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
【構建六大體系】
一是著力構建鄉村富民產業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10月28日,仙桃張溝鎮先鋒村,黃鱔養殖戶撐著小木船,穿梭在綠色網箱間勞作。不遠處的先鋒黃鱔貿易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黃鱔交易市場之一,年交易額超過6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潘登 攝)
①延長產業鏈條。樹立全產業鏈思維,持續深入推進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
②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壯大鏈主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5個以上1000億元產業集群。
③擦亮農業品牌。叫響“蝦、鱔、米、茶、藕、菇、橙、艾、魚”等金字招牌,推動更多湖北農產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
④豐富多種業態。順應消費需求新變化,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休閑農業、認養農業、垂直農業等新業態。
二是著力構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
2024年9月22日,咸寧向陽湖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155畝高標準農田的金色稻谷率先開鐮收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①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分區分類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
②持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水平。一體布局城鄉基礎設施,持續提升農村水電路氣網建設質量。實施農村公路提升工程1萬公里,改善100萬農村人口供水條件,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2%,新增農村照明路燈2萬盞。
③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扎實開展“清潔家園”行動,推動生活污水和廁所糞污治理一體化建設,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加強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
三是著力構建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2024年6月10日,在巴東縣大支坪鎮,蜿蜒的農村公路與藍天白云交織在一起,美不勝收。(視界網 焦國斌 攝)
①縣城服務要“提標”。要按照每個縣市辦好1所優質高中、建成1家三級醫院、組建1個緊密型醫共體、打造1所綜合型養老機構的基本要求,制定完善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確保既完善基本服務、又擴大特色服務、同時提供“增值”服務。
②縣域服務要“均等”。要著力推動人才、資源、管理和服務更多向農村、街道、社區延伸,切實增強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③基本服務要“托底”。要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養老、就醫、入學、就業等民生問題,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四是著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4年10月10日,在保康縣醫養中心,醫務人員指導老人進行認知能力訓練。(視界網 楊韜 張海燕 攝)
①提升農村自治水平。加強村級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切實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能力,讓村里的事村民自己商量著辦。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動態調整事務清單,深化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②增強農村法治能力。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
③推進農村德治建設。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平臺載體,增加形式多樣、接地氣的鄉村文化產品供給,引導農民改變陳規陋習,推動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
五是著力構建鄉村振興動力體系,有效激發農村改革創新活力。
2024年8月5日,?悼h在龍坪鎮川山村舉行首批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發放儀式,川山村62戶村民領到了證書。(視界網 陳泉霖 攝)
①堅持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穩步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和宅基地改革,切實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持續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輸血”和“造血”功能,推動土地等資源變資產。
②堅持向科技要潛力、要新質生產力。建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將武漢國家農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成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將洪山實驗室打造成種業科技“國之重器”。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攻關,加快推進創新成果轉化利用。
六是著力構建組織保障體系,以堅強堡壘筑牢鄉村振興基礎。
2024年11月15日,村民在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參加獨輪車搬瓜比賽。(視界網 周仕偉 攝)
①建強黨組織。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②選好帶頭人。深入推進“頭雁”工程,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兩委”班子,加強駐村第一書記選拔管理。
③鍛造硬隊伍。選拔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歷練,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培養一批新農人、土專家,激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