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藝銘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是毛澤東同志在20世紀50年代末針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社會矛盾問題所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論創新,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從20世紀50年代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到21世紀初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這個發展歷程不僅顯示了中國在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理念與方式上的不斷升華,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創新成果不斷展現。
把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點
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是構成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方面。新時代的中國處在經濟高速發展和各種矛盾凸顯相互交織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和表現主要集中于就業、保障、收入分配、住房等領域,無論是復雜程度還是解決難度都很明顯,但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說的:“無論其表現形式多么復雜多樣,就其性質而言絕大多數還是表現為人民的內部矛盾。”
人民內部矛盾既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內容,也是國家治理的主要方面。這就意味著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無論是創新社會治理還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都必然要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重點,也就是與民眾利益相關、基層民眾最關心的那些問題。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社會活力,構建和諧穩定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本質上是以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權利為核心,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部署后,隨州市廣泛動員群眾推動共同締造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共同締造”在隨州煥發生機,社會治理取得新成效新進展。同時也充分證明了,在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依然是我們推進社會治理必須始終貫徹的根本工作路線。
以民主法治思維作為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思路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的一個重點方面就是加快實現社會治理的時代轉型。必須從認識到實踐都要發生深刻的變革、更新,需要以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的思維加以實施。民主與法治就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基本要求。
用民主的方法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是毛澤東同志一個非常明確的主張。馬克思主義者從來就認為無產階級的事業只能依靠人民群眾,共產黨人在勞動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時候必須采取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允許采取命令主義態度和強制手段。中國共產黨忠實地遵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個原則。
現代社會治理強調的是多元主體協同共治,一方面,治理主體的多元性涵蓋了從每一位普通公民、社區居民、組織化的個體到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各類社會主體;另一方面,治理方式既注重治理參與過程中的協商與互動,又突出對各類主體權益的尊重與保障,構建“人人有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如我市積極推動“紅色物業”建設與社區治理進一步融合,讓小區物業服務由“有”向“優”進發,鋪就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服務社區群眾的“快車道”。把提升組織能力作為基層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以此來參與社會的共建共治,進而實現更加有效、有序的共享。
民主需要以法治為支撐和根本,F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就是法治,當然也是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鄧小平同志就主張運用法治的辦法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理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鮮明特征。一方面,每個公民都要確立起對法治的信仰,守規則重程序,依法行事;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機關做到依法行政,學會用法律調節社會關系、規范人們行為。引導群眾學會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尤其要強化用法律解決矛盾糾紛的權威性。加快完善社會領域中各方面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以立法的方式規范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加快完善各類社會規范,發揮其在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以規范合理的機制促進人民內部矛盾解決
現代社會注重的是以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式解決問題。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人民內部矛盾更應該以構建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機制為重點,把民主法治的思維轉化落實為具體的制度機制,不斷增強在政治溝通、利益協調、社會凝聚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新時代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應從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入手,既做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又積極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銜接的解決方式。
在基層矛盾化解中,應把訴訟與非訴訟方式結合起來,構建公開合理的公眾參與規則和程序,把效果和效力作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主要目標。城鄉社區既是人民群眾廣泛聚居區,又是各種社會矛盾包括人民內部矛盾的聚集地,自然就成了社會治理的重心。因此,預防和化解城鄉社區社會矛盾,尤其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中之重,在城鄉社區構建起科學完善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一方面,從重點難點入手,重視并解決好空氣污染、交通擁堵、房價上漲、公共服務不足以及土地承包流轉、宅基地分配使用、征地拆遷補償、集體收益分配等城鄉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另一方面,構建合理有效的矛盾化解機制,把自治、法治、德治結合起來,形成一套科學規范的制度框架。
(作者系市委黨校市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