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度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完成情況。
2024年,我市緊緊圍繞持續深化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的總體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市場主體關切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先行試點創建工作,推出了一系列重點性、針對性的改革創新“硬舉措”。隨縣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并自主創建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改革;廣水市探索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改革,被國家能源局表彰并在全國推廣運用;曾都區探索推動“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執法新模式,并自主創建政府采購跨區域評審改革;隨州高新區創新推進異地涉稅事項“就地辦”。
發布會上,市營商辦、隨縣、廣水市、曾都區、隨州高新區有關負責同志先后就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完成情況進行介紹。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發布、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改革創建總體情況介紹
市營商辦副主任張偉
2024年,我市精準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的難點堵點問題,選取改革方向,謀劃改革事項。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指導隨縣創建了建設用地“批供合一”改革;市數據局謀劃了推進政策服務“免申辦”改革,全市共有29項改革事項入選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名單。
市營商辦始終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和督辦落實。各縣市區全面落實創建主體責任,成立工作專班,明確改革具體“任務書”“路線圖”“責任狀”。各市直部門切實發揮對上爭取、對下指導作用。各地各部門之間全力配合、擔當作為,共同完成好先行改革試點創建工作,全市共有34個改革事項獲得省級表彰,其中納入國家試點的改革事項7個,省級改革事項27個。
隨縣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并自主創建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改革;廣水市探索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改革,被國家能源局表彰并在全國推廣運用;曾都區探索推動“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執法新模式,并自主創建政府采購跨區域評審改革;隨州高新區創新推進異地涉稅事項“就地辦”;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積極爭取,創建的3項改革,在全省獲得表揚。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數據局等單位牽頭創建的改革項目,也在全省獲得表揚。
隨縣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情況及亮點成效
隨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海
深化工業用地“先租后讓”改革,視企業實際需求,獲得用地僅需繳納5年租金,占土地總價款10%。探索農村資產抵押融資新渠道,由政府出資1000萬元作為擔保金,與農商行合作推出“香菇貸”,將香菇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上的個人和企業納入“整鏈”授信對象,累計授信5.13億元,發放貸款156筆2.8億元。
探索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以“礦產+國有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取水許可+林木采伐許可”模式,打造殷家灣礦區“礦產+N”組合資產包,采取組合供應的方式,把多項權屬一次性配置給同一使用權人。共優化程序6個,縮短審批時間兩年半,助推企業早拿地早投產早見效。
建立招商引資協議全流程管理機制,通過全流程閉環、標準化招商、高效能兌現等方式,成功招引120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10億元人民幣,幫助22家招商引資企業申報獎勵7484.74萬元。
廣水市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情況及亮點成效
廣水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梁晗鹍
廣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投入40余萬元,搭建水電氣網“八聯辦”系統平臺。廣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企業開辦、藥品零售等11個涉企許可事項中實行“證照聯辦”,申請資料數量由34項精簡至13項、壓減62%。
廣水市法院聯合相關單位,在廣水市7家商(協)會建立調解組織,建成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實行商事案件調裁分流三級過濾機制。廣水市檢察院完善涉企案件檢察聽證機制改革,2024年,組織開展涉企案件檢察聽證32件,其中組織疑難復雜案件的聽證7次。
廣水市交通運輸局以大型風機外運為突破口,創新現場核查協作機制,現場勘驗47次,共辦理二類大件運輸489件、三類大件運輸47件。廣水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制定完善了掃描儀采購需求標準。廣水市發改局與供電公司密切配合,高標準完成106個行政村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1075臺。
曾都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情況及亮點成效
曾都區副區長何佑鵬
率先在全市建成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審理庭,拓寬申請渠道,平均縮短結案周期至40天,較法定時限壓縮近2/3。2024年幫助企業享受稅收優惠3846.81萬元,成功辦理不動產權證書260筆,入庫稅款2800余萬元。
一是信用筑基,建立綜合性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對曾都區13.2萬家經營主體開展了覆蓋式的信用評價。二是分類管理,對守信企業無事不擾,建立部門覆蓋率100%,包含82個“一業一查”的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三是創新賦能,讓信用變“真金白銀”,2024年通過“信用+”體系,為6300余戶經營主體及時辦理信用修復。
通過在曾都區開展“進企業”問需服務、“局長坐窗口”等活動,深挖涉企增值服務事項53項,更新“跨省通辦”事項,涉及社保、醫保等14個領域達1768項,打造“一站式”企業綜合服務專區。
隨州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的情況及亮點成效
隨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曾菡
(一)服務智能化,異地事項“協同辦”。成立征納互動運營中心,設置異地涉稅事項“遠程虛擬窗口”,辦稅服務廳“跨域通辦”綜合窗口稅務人員通過征納互動發起與辦理地稅務人員之間的互動。
(二)服務集成化,高頻業務“就近辦”。以線上渠道為主,線下服務兜底在高新區萬達商圈4樓設置自助辦稅服務點,為200余戶商戶和各地消費者提供稅費申報繳納、發票開具等高頻稅費事項辦理服務。
(三)服務便民化,資源下沉“多點辦”。通過將辦稅繳費服務資源下沉,實現隨州高新區55個村(社區)群眾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辦好稅費事。
(四)服務多元化,部門聚力“聯合辦”。對內,建立“征納互動中心+業務股室+稅源管理股室”相結合的聯動服務機制。對外,積極探索與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聯合,依托征納互動服務平臺,利用“遠程虛擬窗口”,為群眾提供外部門事項的咨詢和網上協同辦理。
一是突破屬地限制關,目前已累計辦理跨區域通辦服務3438筆業務,其中跨省21筆。
二是壓縮辦稅成本關,自萬達商圈和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稅費服務點運行以來,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辦理涉稅費業務1000余筆。
三是打通部門聯動關,今年以來,共提供外部門咨詢服務20余次,聯合外部門精準推送政策814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