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送來清水,武漢給予一定金額的生態補償金。反之,上游來水不達標,將向武漢支付生態補償金。這種跨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由重點支流擴展至長江武漢段的干流水域。2月24日,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透露:武漢將擴大流域補償范圍,實現長江干流武漢段及其重點支流全面建立跨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為探索流域綜合治理新模式,武漢先行先試這一生態補償機制。據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有關人士介紹,2022年,武漢市與仙桃市簽署通順河生態補償協議。因通順河上游來水達到目標值,武漢市2023年向上游仙桃市兌現300萬元生態補償金。這是湖北省第一筆到位的長江一級支流跨市生態補償資金。
2023年,武漢市與孝感市、隨州市簽訂《府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去年,府澴河上游來水優于目標要求。根據協議,下游的武漢市向上游的孝感市和隨州市分別兌現首筆府澴河跨市流域生態補償資金610萬元和700萬元。
同時,武漢推動出臺《武漢市府澴河流域保護條例》,實施《長江武漢段等跨區河流斷面水質生態補償辦法》,增設府澴河武漢段和通順河武漢段跨區斷面,實現長江武漢段重點支流生態補償全覆蓋。
長江干流在武漢留下的“足跡”是150.5公里。同飲一江水,就要共護母親河。目前,武漢市與鄂州市簽訂長江干流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與黃岡市簽訂長江干流、舉水、倒水、沙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實現長江干流武漢段的生態補償全覆蓋。
來源 | 長江云新聞綜合長江日報
編輯丨方老五
編審丨黃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