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隨州一羽毛球場館內
一名醫生使用館內配備的AED
(自動體外除顫儀)設備
挽救一名突然心搏驟停的男子
↓↓↓
其驚心動魄的視頻畫面
和出手相助的暖心場景
經過報道后
迅速登上網絡熱搜
引發網友熱議
一個話題隨之也引起大家熱烈討論:有了“救命神器”你會用、敢用嗎?
隨著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心臟驟停猝死事件不容忽視,也引起了人們對公共場所急救的關注,公共場所配備必要急救設施設備已列入相關法規: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鼓勵在公共場所推廣AED;《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強調公共場所應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包括AED,以保障公眾健康。
醫學上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指一個人出現呼吸衰竭、心臟驟停等猝死癥狀后,4分鐘內通過急救措施可最大程度挽救生命。每延遲1分鐘,急救成功率就下降約10%。而作為一種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醫療設備,AED不僅便攜,且不需要頻繁充電、保養。
目前,我省已在地鐵樞紐、文體場館、商業中心、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AED設備。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全市公共場所累計投放AED總量近6000臺,市民可通過“互聯急救”App等軟件查詢AED點位,并在120調度員的指導下開展自救互救;十堰市在城鄉公共場所、村衛生室、公辦中學、物業小區等處配置3200至6400臺自動體外除顫器,推出流動AED急救車,確保緊急情況可破窗取用“救命神器”;宜昌市急救中心系統制作了宜昌市AED地圖,120調度員可據此為報警人提供視頻醫學指導,還可以提供位置信息幫助施救者在最短時間內就近獲取AED設備,確?;颊叩玫郊皶r、有效的救治。
提升整個社會的急救能力,不僅要保證設備“有得用”“找得著”,還要“有更多人會用”。“設備普及只是起點,人人會用、人人敢用才是關鍵?!蔽錆h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主任醫師陳海華認為,隨著“黃金四分鐘急救圈”在荊楚大地逐漸成形,應通過社會化培育和發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務保障隊伍,讓社會各界都參與AED志愿者和救護員的培訓和配置工作,讓每臺AED都能在關鍵時刻燃起生命希望。
AED怎么用?
第一步:開啟AED
打開包裝,取出AED,打開電源開關,按照語音提示操作。
第二步:貼放電極片
根據AED電極片上的圖示,將一片電極片貼在患者裸露胸部的右上方,另一片電極片貼在患者左乳頭外側。
第三步:AED分析心律
AED分析心律時,施救者用語言示意周圍人不要接觸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判斷是否需要電擊除顫。
第四步:電擊除顫
如果AED建議除顫,需要再次確認所有人員均未接觸患者。待AED完成充電后,按下“電擊”按鈕放電或AED自動放電除顫。
第五步:除顫后繼續進行心肺復蘇
電擊除顫后,立即繼續實施心肺復蘇。2分鐘后AED會再次自動分析心律,確定是否需要繼續除顫。
如此反復操作,直至患者恢復心搏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醫生抵達接替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