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楚北香菇交易市場
3月6日凌晨四點,鄂北山區隨縣殷店鎮雙河村,天幕仍被夜色籠罩。
“嘩啦”一聲,卷簾門被拉開。63歲的張家富借著倉庫里昏暗的燈光,點了點今天趕集的貨:8包,3個品類,1000多斤。
引擎轟鳴,張家富門前的鄉道上,不時有滿載貨物的貨車駛過。
“這些車都是去市場上賣香菇的,我們趕緊出發,去占位子?!睆埣腋徽泻粲浾呱宪?。
塵土飛揚,菇香漸濃。幾分鐘后,就到了目的地。
張家富麻利地跳下車,卸貨、擺攤,搶占最佳交易位置。
這里是華中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楚北香菇交易市場。正月初八開市以來,日均交易量超10萬斤,單日最高交易額超過500萬元。
張家富在和客商交易
摸黑“搶位”
凌晨四點十分,不到1000米的市場上,大包香菇成堆碼放,猶如座座小山。
凌晨開市,天亮收場,是香菇市場的一大特色。老一輩菇販說,干香菇儲存需陰涼避光,白天開市使香菇品相折損,久而久之,起早貪黑就成了慣例。
“老冷,你來這么早,你姓冷還真是不怕冷!”鄂北的山里,凌晨寒氣四溢。張家富停好車,一邊卸貨,一邊和旁邊攤位的冷建斌開起了玩笑。
經常來市場賣貨,張家富和周邊的攤販都很熟悉。
100來斤塑料大包從車上滾下,冷建斌趕忙過來,給張家富搭了把手。市場上,許多人和他一樣頭戴著探照燈,方便摸黑干活。
彎腰一瞬,燈光點亮了透明包裝,袋中香菇朵朵“綻放”:柄短形圓,花紋如刻。
殷店鎮是全國香菇種植規模最大的鄉鎮之一,去年,全鎮香菇種植近1億棒。
張家富從90年代開始種植香菇,今年種植規模擴大到10萬棒。眼下,第一茬香菇已基本出完。每隔兩天,他都會來市場售賣。
除了本地種植戶和菇販,市場上還有不少從省內周邊縣市以及河南省桐柏、泌陽、確山趕來的菇販。
家住桐柏縣的汪愛嬌和丈夫王萬圣帶著10包香菇,半夜兩點多出發,驅車一個多小時,趕了個靠中間的位置:“這里的市場熱鬧,連廣東、浙江的老板都來買,只要價錢談攏,天不亮就能賣完。”
達成交易的大袋香菇
砍價“大戰”
張家富擺好攤沒多久,一群左胳膊夾著塑料布,右手打著手電筒的人來到了市場。他們不時在攤位前駐足,用手電筒照向袋子里的香菇。
“只要夾著塑料布的,都是來收香菇的客商。”張家富向記者解釋。
“賣多少錢?”客商陳金強從廣水趕來,站到了張家富的攤位前。他把手伸進裝滿香菇的大袋里,掏出一把細細端詳。
“30塊錢一斤,你看這成色,市場上難找?!睆埣腋粚ψ约业南愎叫判臐M滿。
“倒出來看看。”陳金強蹲在地上把塑料布鋪開,大半袋香菇隨即傾倒而出。
“成色不均啊,這個價吧。”“驗明正身”后,陳金強直接在香菇袋上,提筆寫了個數字。
一看是28.5元,張家富急了。
“這不行!不賣不賣!”看清價格后,張家富連連擺手,順勢用袖口擦去了油墨未干的數字。
“你要多少……”“今年都是這個價……”“三包都是一樣品相……”“都是熟人……”
一番口舌,三大袋香菇以29.5元每斤的價格成交。
“這個價格可以?!睆埣腋贿肿煲恍?。看得出來,達到了他的預期。
陳金強在塑料袋上寫明單價后,還寫上了一個“陳”字。這表明這包貨已經屬于他,張家富不能再賣給其他人了。
放眼望去,整條長街上已是熙熙攘攘。寫和擦的“拉鋸”,買與賣的跳躍,在市場每個攤位前上演。
出山出海
凌晨六點,市場中心位置的過磅員邱立華準時上崗。
電子秤顯示屏亮起,一袋袋香菇被抬上秤臺,數字跳動幾下,他一邊大聲報出重量,一邊在本子上做好記錄。
“100多家采購商都在我這‘刷過臉’,我看一眼就知道是誰家的貨?!?/span>
沒多久,邱立華的面前就圍得水泄不通。翻開記錄本,今年開市以來,他所負責的這臺電子秤,一天最高曾稱重3萬多斤。
數據顯示,當天早上七點前,整個市場的香菇交易量就超過了10萬斤。
“我們市場是統一過磅?!笔袌鲐撠熑巳f道忠介紹,整個市場共投放8臺公平秤,每一臺都經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隨州分院檢測并出具報告,交易雙方都十分認可。
萬道忠說,今年雖受氣候影響,香菇產量和品質不如往年,但流程透明,買賣公道,開市后市場人氣不減反增,日均交易量超過10萬斤,預計持續到農歷五月中旬。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了?!币蟮赕傛傞L余雷說,今年,殷店鎮將新增香菇烘干、擴大集中制棒及冷庫儲存等社會化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逐步將市場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
天色漸亮,交易市場歸于平靜。張家富點開手機核算完收入,準備收拾回家。不遠處,打包完畢的香菇正在裝車,它們將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一部分還將漂洋過海,端上外國民眾的餐桌。
賣完香菇后開心的張家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鈺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