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隨州全域常住人口實現凈流入。作為中部地區最年輕的地級市,2024年,隨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快于全國和中部地區平均增速,經濟總量達到1442億元,是2000年升格為地級市時的13倍。
擁有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兩張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的隨州,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最年輕的地級市。
2024年,隨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快于全國和中部地區平均增速,經濟總量達到1442億元,是2000年升格為地級市時的13倍。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32.5萬戶,新登記企業1.6萬戶、增長52%。凈增“四上”企業145家,是近三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南方周末:2025年湖北“新春第一會”明確提出,“五年時間,隨州要沖刺2000億”。隨州破題的關鍵抓手是什么?
胡志莉:一個地方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環境的優劣,決定著經濟發展的快慢。在助力湖北“建成支點”中,我們將把“整體提升環境”作為服務大局全局的首要任務、抬升發展標桿的關鍵抓手、實現爭先進位的重要路徑。
首先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城市的“金字招牌”。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讓美好城鄉環境成為發展的“亮麗名片”。通過改善城鄉環境,進一步提升綜合承載力和吸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支撐和生態保障。
南方周末:隨州優化營商環境,將采取哪些舉措?
胡志莉:我們著力提升制度創新、服務效能的“軟環境”,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發力。首先打好惠企“組合拳”。深入開展親商暖商、執法規范、降本減負等營商環境提升“十大行動”。其次豐富政策“工具箱”。加力推出“產供強鏈貸”“產業升級貸”“科技創新貸”“農業龍頭貸”等措施,全面推動財政金融聯動支持高質量發展“25條”落到實處。最后當好金牌“店小二”。抓實政企雙月懇談會事項辦理和回訪,堅持現場“面對面”交辦、“實打實”督辦、“硬碰硬”問效。
南方周末: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效將如何檢驗?
胡志莉: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是檢驗營商環境成效的標尺。我們計劃通過3到5年的培育,著力打造“5533”企業雁陣梯隊,即力爭產值過百億元企業發展到5家,主板上市企業發展到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14家發展到30家,在庫“四上”企業從1847家發展到3000家。
南方周末:打造三大千億產業是隨州沖刺2000億、建功支點建設的重要支撐,隨州產業具備哪些特色和優勢,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胡志莉: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隨州擁有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中國移動應急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等11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專汽產量常年保持全國第一,全國每10輛專汽就有1輛“隨州造”。
作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二品一標”達到97個,“隨州香菇”“隨州香稻”“隨州油茶”全部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等多張城市名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是湖北重要的節慶品牌。
我們立足資源稟賦,積極融入湖北“51020”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以“專汽+應急”為核心的裝備制造業、以香菇為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業、以文旅和城市融合為路徑的現代服務業,打造現代產業集群升級版,在推進產業升級中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南方周末:隨州將采取哪些措施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實現更大發展?
胡志莉:湖北大力實施區域聯動戰略,推動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隨州橋接武漢、襄陽兩大都市圈,處于金三角的“鐵脊金邊”,我們將積極融入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機制,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打造漢襄宜“金三角”重要節點城市,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
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人。隨州戶籍人口242萬、常住人口200萬,目前中心城區人口規模63萬,是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凈流入城市,具備建設漢襄宜“金三角”重要節點城市的人口基礎。2024年我市全域常住人口實現凈流入,這是拐點也是新起點,增添了我們積極融入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機制、與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更大信心。
南方周末:隨州提出2035年中心城區達到80萬-100萬人口目標,這一目標如何實現?
胡志莉:我們將樹牢人民城市理念,在“人城相宜”中展現城市建設的嶄新圖景。首先以優質服務“聚人”。制定實施城鎮住房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完善流入人口市民化長效機制,加快落實提升城區綜合性民生服務保障水平9條措施,優化創業就業服務、保障便利入學、提升養老服務等政策舉措,更好滿足公共服務需求,讓更多人愿進城、留得住、過得好。
其次以品質生活“引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加快實施城市建設重點工程,著力補短板、暢循環、強功能、提品質,謀劃推動青年社區、未來社區建設,吸引更多人來城市就業、創業、生活。
最后以城鄉融合“留人”。支持每個縣市區打造一到兩個“搬不走”的根植性主導產業,實現“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讓外出人員“愿回來、能留下、有事干、可致富”,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隨州篇章。
南方周末:湖北“新春第一會”提出支點就是在區域發展上快于、好于、優于、強于其他地區。面對區域競爭,隨州如何突圍而出?
胡志莉:我們將建立“比拼趕超”機制,與中部地區及省內先進市州相比,找準隨州發展的長項、短板,著力把長項變成比較優勢、形成特色,把短板作為努力方向、突破重點,培育更多經濟增長點。區域發展,拼的是環境,靠的是整合,關鍵在統籌。我們將著力提升駕馭市場經濟工作的能力,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投資提效和消費提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進一步激活發展動力。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我們將在“三個統籌”上著重發力,以7%的經濟增速跑出隨州“加速度”,奮力趕超標兵、甩開追兵。
南方周末:消費和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隨州如何統籌投資提效和消費提振?
胡志莉:我們將堅定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搶抓“兩新”“兩重”加力擴圍機遇,推動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消費投資互促共進。首先是開展投資提質年活動。樹牢“項目為王、大項目是王中王”理念,建立重大項目“面對面辦公”等機制,市領導領銜推進10億元以上項目,力爭目錄庫、儲備庫、實施庫項目總投資達1.5萬億元。把“進規劃”“做前期”等要件和土地、資金等要素準備好,做到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好應用不缺場景、好創意不缺人才、好團隊不缺資源,以高質量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勁與動能。同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把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把惠民生和促消費結合起來。
南方周末: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隨州如何統籌?
胡志莉:我們將把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要素,把產業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首先健全“鏈長+鏈主+鏈創”聯動機制。推動學科設置、人才引進、資金支持向專汽應急等主導產業聚焦,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技術與市場精準對接。其次打造創新成果轉化承載區。加強和省內外高校合作,擦亮“隨愿之城·聚才之州”品牌,吸引全國各地科研成果在隨州聚集交易、落地轉化。
最后提升“搬不走的創新能力”。隨州匠心傳承、專注制造,2500多年前的戰國曾侯乙編鐘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工匠精神傳承至今,造就了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首批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我們將實施“技興隨州”工程,高度重視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鼓勵工程師、工匠開展技術革新,推動生產環節節能降耗、降本增效,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來源 | 南方周末記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陸冠宇
編輯丨雅兮
編審丨陳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