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市招商局如何立足“三個更高”謀劃2025年招商工作?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市招商局將深入貫徹全市“新春第一會”精神,抓實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按照“全域、大員、更高、更實”的要求,營造大招商、招大商的強大氣場,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一是明確更高更實的年度目標。全市力爭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5個以上,合同金額1400億元以上,其中,50億元及以上項目4個以上、30億元至50億元(不含)項目12個以上、10億元至30億元(不含)項目32個以上,年底開工項目入庫納統率達45%以上、制造業類項目占比達55%以上、開工率達65%以上。二是市級領導大員上陣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會見重要客商、洽談重大項目、外出考察企業。市“四大家”領導帶頭領銜招引重大招商項目,每季度走在前、做表率,帶隊外出招商。三是市直單位全域協同招商。按照“管行業必須管招商”原則,聚焦專汽+應急+新裝備、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文旅+現代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調整優化五大產業招商分局主攻招商方向,每個分局捆綁5家市直單位,負責統籌市本級產業鏈精準招商。選派精干力量,配強五大區域駐外招商聯絡處招商力量。
問:市招商局如何高效開展“楚商回鄉·共建支點”活動?
市招商局將立足隨州產業優勢和楚商資源稟賦,打好親情牌、鄉情牌、友情牌,從以下三方面精準發力:
一是精準對接需求,搭建情感紐帶。建立楚商數據庫,全面摸排在外楚商信息,動態更新,精準推送隨州政策、產業動態和項目需求。利用春節、清明等楚商集中返鄉契機,每季度組織舉辦一場“鄉情懇談會”,推介隨州“專汽+應急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優勢產業,增強歸屬感。二是聚焦產業優勢,強化項目招引。圍繞專汽、應急裝備、現代農業、文旅康養等隨州主導產業,策劃包裝50個以上“填空型”“強鏈型”項目,定向對接楚商企業。組織楚商走進隨州重點園區、龍頭企業,推動楚商與本地企業強強聯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對楚商投資重大項目實行“五個一”包保服務,確保項目簽約后6個月內開工、2年內投產。三是創新活動載體,擴大品牌效應。高規格舉辦“賞蘭品菇”產業推介會、尋根節經貿洽談會、隨州楚商大會等活動,邀請全國楚商代表參會,集中簽約一批標桿項目。聯動異地湖北商會,與北京、上海、粵港澳等地湖北商會建立戰略合作,聘請知名楚商擔任“招商大使”,以商招商。實施“暖心工程”,為楚商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一攬子”生活保障服務,解決后顧之憂。
問:市招商局如何圍繞專汽+應急+新裝備、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文旅+現代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開展精準招商,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
一是“精準謀劃”與“精準招引”互融共進,提高招商引資的準度。聚焦專汽+應急+新裝備、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文旅+現代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摸清自身資源底數,編制招商引資“掌上地圖”“一圖一表”,制定招商指引,謀劃招商推介項目。盯緊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性強的頭部企業,尤其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中國民企500強、行業100強、專精特新企業以及上市公司,精準開展招商引資。
二是“全員招商”與“專業招商”同頻共振,增強招商引資的力度。在全市構建“1554N”招商體系,“一盤棋”推動應急產業和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統籌五大產業招商分局和五大區域駐點招商,壓實四個縣域招商責任,用好N名招商大使、招商顧問橋梁紐帶,構建前后銜接、縱向協同、密切配合、立體高效的招商工作體系。加強產業鏈招商、人才招商、離岸招商、反向招商、龍頭企業招商,推進以商招商、招商引貿、外資招商,不斷創新招商方式。按照全市“干部能力提升行動”的要求,組織舉辦招商引資能力提升培訓系列活動,提升招商隊伍謀劃、推介、談判、分析能力。三是“閉環管理”與“考評激勵”同向共促,提升招商引資的效度。建立項目信息全流程管理平臺,不讓一條有價值的招商信息錯過隨州。不遺余力推動項目落地、加快建設進度,對簽約項目實行“6421”管理機制(即簽約后6個月內開工,開工后4個月內入庫納統,開工后2年內竣工或部分竣工,竣工1年內要達效進規、進限、進高),嚴格履行和兌現招商引資政策。加快完善出臺有關基金政策,提升基金管理水平,發揮基金“以投促引”作用。堅持“周動態、月通報、季晾曬、年終考核結硬賬”工作機制,提振招商干部精氣神,激勵廣大干部在招商引資中當先鋒、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