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漢江畔
奮楫爭先正當時
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后,襄陽以"拼搶實"的奮進姿態,在荊楚大地鋪展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的生動實踐。
這座千年古城緊扣“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鄉村振興”等重大部署,在智能冷鏈體系建設中激活樞紐優勢,在紅色基因傳承中創新育人模式,在茶山云霧間書寫富民文章,走出了一條彰顯襄陽特色的發展路徑。
今天,“跟著兩會看襄陽”,全景呈現這座千年古城,正以實干姿態將國家戰略與地方特色深度融合,書寫新時代的“襄陽答卷”。
△攝影:楊東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玉湖冷鏈(襄陽)交易中心建設現場。攝影:謝勇 通訊員 張沛
裝卸車輛往來穿梭,吊車、挖掘機揮舞著鐵臂,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近日,記者在位于樊城區的玉湖冷鏈(襄陽)交易中心看到,展示交易區12棟主體建筑已經封頂,智慧冷鏈物流區兩棟6萬噸容量的冷庫三層主體結構正在施工。此前,倉儲加工區基礎施工已完成,商務配套區兩棟綜合樓主體結構已封頂。
“項目計劃年底建成并投入運營,屆時將發揮平臺優勢和區位優勢,推動本地冷鏈供應鏈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玉湖冷鏈物流(襄陽)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為明介紹。
△資料圖片
“我們的目標是讓生鮮農特產品能夠更高效率、更低消耗地流通?!币槊鞲嬖V記者,依托大數據,不僅物流效率大大提升,還能實現精準倉儲調度,減少在途損耗與貨品積壓。
澳洲的牛、羊肉快速送達襄陽市民餐桌,襄陽的水產品隔日通達全國各地……這些將在玉湖冷鏈(襄陽)交易中心建成后成為常態。
△資料圖片
“襄陽是國家確定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這讓我們看到了冷鏈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姚為明說,“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健全襄陽市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完善倉儲、運輸、流通、分撥配送等冷鏈服務功能,提高生鮮農特產品的流通效率。”
據了解,玉湖冷鏈(襄陽)交易中心將通過數字化平臺的集聚效應,解決當地農產品交易和深加工的瓶頸,提升產品流通效率;借助智能可溯源技術,加強食品安全保障;打造便捷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為商戶解決資金周轉難題。目前已吸引冷鏈食品頭部商家、跨境生鮮貿易商及供應鏈金融平臺等200余家意向客戶,預計投產后將集聚超600家商戶,形成涵蓋交易、加工、物流、金融的冷鏈“生態圈”,創造就業崗位超3000個。
在演示區域,記者看到項目建成投運后的狀態:接入物聯網,配備智慧物流管理系統,人、貨、車分流。同時,還將配建加工車間,進行水果分級包裝、水產品加工,為周邊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戶、商戶提供“冷鏈交易+加工配送+生鮮食材共儲共配+電商云倉+全鏈條信息化”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冷鏈物流的發展,可以延長農產品的保鮮期和銷售期,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玉湖冷鏈(襄陽)交易中心一頭鏈接生產端、一頭鏈接消費端,必將助力我市農特產品走得更遠。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
“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七旅四十九團因在襄樊戰役期間的英勇表現,被授予‘襄陽特功團’戰旗。2019年10月1日,這面戰旗也出現在了國慶閱兵的100面戰旗方隊中,可見襄樊戰役的重要意義。”3月18日在“紅色檔案·襄樊戰役”展覽現場,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郭思源生動講述圖片和視頻背后的故事。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舉辦襄陽本土紅色革命文化宣傳展覽。攝影:楊洋 通訊員:鄧琳子 王凱
這場展覽是在襄陽市檔案館的指導下,由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舉辦的襄陽本土紅色革命文化宣傳展覽。
△資料圖片。攝影:楊洋 通訊員:鄧琳子 王凱
同學們圍繞在老師身邊,認真聆聽講解,仔細研讀每一張檔案照片,與先輩們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為進一步加強同學們對歷史的感悟,還組織觀看《紅色檔案·襄樊戰役》紀錄片,通過聲、光、電等手段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場景。
△資料圖片。攝影:楊洋 通訊員:鄧琳子 王凱
“能參加這樣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受教育的不僅僅是學生們,作為老師也受益匪淺?!惫荚凑f,在思政課上,就是要將襄陽的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中,講好襄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襄陽的大中小學積極與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對接,通過“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深入挖掘襄陽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政教育。
襄陽正以文化為紐帶,讓思政教育走出課堂,走進歷史,走向未來,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月18日,氣溫回升,??悼h部分茶園迎來了春茶開采季。在城關鎮羅仕溝有機茶基地,茶樹郁郁蔥蔥,茶芽鮮嫩,清香四溢。茶農們臂挎竹簍,熟練地采摘著今年首批春茶。茶農夏愛紅表示,今年氣候好,茶葉又肥又壯。
△資料圖片。攝影:周建春 特約通訊員:付樂 向宗濤
羅仕溝有機茶基地面積1200畝,平均海拔550米,其中 58畝優質品種因地理環境適宜,成為全縣春茶最早開采的一批。基地負責人呂先奎介紹,當日開采的“烏牛早”品種,色綠香好,將以傳統公益手工制作保康毛尖,同時還計劃引入標準化生產線,提升品質。
△資料圖片。攝影:周建春 特約通訊員:付樂 向宗濤
??等扯嗌剑鑸@多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霧山中,地理與氣候優越,茶葉品質優良。全縣現有茶園20.1萬畝,投產15萬畝。下周起各大茶園將陸續開采,4月初全面開采,預計春茶采摘持續至5月底。
茶葉被采回后,經過攤晾、殺青、揉捻、炒制、冷卻等各道工序后,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稻G茶便新鮮出爐。茶企也搶抓晴好天氣,加緊制作“明前茶”。
△資料圖片。攝影:周建春 特約通訊員:付樂 向宗濤
茶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悼h憑借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加工與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每年提供約4萬余人次的務工崗位。兩峪鄉兩峪村村民李洪興稱,采茶加茶園管理,一年能掙四五萬元。
??底鳛橄尻柛呦悴韬诵纳a區,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十大最美茶鄉、中國茶葉百強縣。近年來,??悼h立足資源優勢,打生態牌、走綠色路,茶葉已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
看精彩視頻
關注“襄宣在峴”視頻號
來源:襄陽日報 襄陽晚報 漢水襄陽
編輯:李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