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楚商回鄉敘鄉情,共建支點啟新程。4月2至3日,40多位異地隨州商會企業家和鄉賢代表回到家鄉,共抒鄉情、共話發展,為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摘錄了7位會長和鄉賢的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為隨州高質量發展
注入更多“京”彩
北京隨州商會會長、北京京華正方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守成
北京隨州企業商會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凝聚鄉情、服務家鄉、共促發展”的宗旨,團結了100多位在北京發展的隨州籍企業家和優秀人士,覆蓋科技、金融、文化、制造等多個領域。近年來,我們積極搭建京隨兩地資源對接平臺,協助家鄉招商引資、引才引智,并多次參與公益事業。
雖然遠在北京,家鄉發展動態始終牽動著我們的心。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環境整治、清潔家園”為抓手,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既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更擦亮了隨州宜居宜業的城市名片;以“招大商、引強企”為突破,為經濟騰飛注入強勁動能,彰顯了隨州開放包容的格局與魄力;以“干部素質提升”為保障,全力鍛造一支敢擔當、善作為的隊伍,為各項事業落地落實筑牢根基。這些工作既立足民生根本,又著眼長遠發展,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
北京是政治中心、經濟高地和創新前沿,匯聚了政策、人才、技術、信息等優勢。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發揮商會的平臺作用,全力支持家鄉建設。一方面當好“政策對接的聯絡員”,緊密對接國家部委和央企資源,爭取更多政策試點、重大項目落戶隨州。另一方面當好“資源整合的加速器”,組織在京高校、科研院所與隨州企業開展技術對接,推動產學研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吸引高端人才返鄉創業,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我們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北京的經驗、技術和資源帶回來,把家鄉的產品、品牌和文化推出去,為隨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京”彩!
凝聚鄉情
助力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隨州商會會長、深圳國裕智能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志國
深圳隨州商會自成立以來,眾多會員積極投身家鄉建設,泰晶科技、古瑞瓦特、天一智能、中軟信通等企業以科技為支撐,為隨州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我們成功引薦優秀鄉賢的企業——深圳市鴻森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珩祥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隨縣。
飲水思源,情系桑梓,家鄉的發展始終是我們的牽掛。對于隨州的經濟發展,我有三點建議。一是聚焦優勢,強鏈補鏈,充分挖掘和發揮隨州的優勢產業與特色產業,以產業鏈思維為導向,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產業集群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二是凝聚鄉情,信息共享,加強與各地隨州老鄉的聯系與團結,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橋梁。通過商會這個平臺,廣泛收集各類商業信息,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三是優化環境,貼心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將服務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從政策支持到實際運營,全方位為投資商和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在隨州不僅能扎根,更能茁壯成長,真正將隨州打造成為投資的熱土、創業的樂園。
無論身在何處,我們將始終與家鄉緊緊相連,攜手共進,為隨州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
以區域協同
賦能隨州建功支點建設
武漢隨州商會會長、武漢華揚動物保健集團董事長 張金林
武漢隨州商會自成立以來,已逐步發展成為擁有200余家會員企業、頗具規模的異地社團組織。隨州市政府在商會設立人才工作聯絡站,隨縣與商會共建“雙創示范基地”。商會在招商引資、人才招引、產業發展等領域持續發力,先后引導會員企業在隨州投資數億元,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隨州“新春第一會”鮮明提出,整體提升環境,建功支點建設。武漢與隨州是“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走廊重要一環,有利于區域協同發展。建議加強武漢隨州產業合作,將武漢高校的汽車研發頂尖技術團隊引入隨州,在本地企業設立聯合實驗室,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新能源車電池、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難題,全力打造具有隨州特色的“智能專用車”品牌IP。打造文旅融合“爆款”項目,通過引入社會資本,著力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項目,不僅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也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飯碗”,憑借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開拓康養旅游市場,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商會將做好隨州形象的“宣傳員”,講好隨州故事;當好招商引資的“聯絡員”,幫助家鄉企業與楚商精準對接,為家鄉引進更多優質項目;成為鄉村振興的“實干員”,助力家鄉發展邁上新臺階。
深化溫隨協同發展
溫州隨州商會會長、本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本國
溫州市隨州商會自2023年成立以來,堅持聯誼、交流、合作、分享、發展的宗旨,匯聚了102家會員單位,涵蓋機械與電器、服裝與鞋業、商業與貿易等行業。
浙江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隨州是中部發展型城市,二者在發展上有良好的互補性。支持家鄉發展,我們將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共建溫隨產業園,今年將組織溫州企業家來隨州考察,推動溫隨產業園落地,依托隨州“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優勢,布局新能源專用車、智能模具等產業的研發、制造,實現“研發在溫州、制造在隨州”的協同模式;二是聯動招商,已協助引進溫州泵閥、智能電氣等多家企業,將聯合溫州異地商會設立“隨州招商聯絡處”,利用浙江資本、技術優勢,為隨州“專汽之都”“香菇之鄉”品牌賦能;三是依托浙江數字經濟先發優勢,推動溫州工業互聯網平臺與隨州產業對接,為隨州香菇、銀杏等農產品打造“數字供應鏈”,助力隨州特色產品打開長三角市場。
今年,溫州隨州商會將聯合溫州大學商學院開設“隨商成長營”,力爭3年內培育100名新生代企業家;發起“光明隨州行”眼疾救助計劃,計劃為隨州困難家庭提供免費手術100例;探索“公益+產業”模式,帶動隨州農產品進入浙江市場;推動隨州汽車零部件企業應用輕量化技術,探索“零碳工廠”試點,為隨州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打造楚商回鄉的隨州品牌
宜昌隨州商會會長、湖北酒總廚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余啟升
宜昌隨州商會于2022年元月成立,現有會員企業156家,會員300余名。商會企業涵蓋裝備制造、股權投資、建筑施工、大宗糧油等行業。商會積極促進宜昌和隨州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助力家鄉泡泡青、香菇、香稻等農副產品打開宜昌市場,受到宜昌人民的青睞。
通過實地觀摩,我們看到了一個活力隨州、宜居隨州、富美隨州,更加堅定了我們助力家鄉建設的信心與決心。建議對制造業、服務業、文旅、餐飲等主導產業,建立“產業鏈需求清單”,與異地商會共享產業政策和招商信息,支持全省隨商互通資源。聯合高校、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選送優秀畢業生在商會企業就業、推動“隨才隨用”。積極推動“隨州香菇”、“隨州泡泡青”等區域農產品牌和特色農產品走出隨州,支持在宜昌設立“隨州農產品牌”銷售和餐飲推廣示范點,打造“隨州優品”供應鏈體系。開發“宜昌-隨州”精品旅游線路,促進兩地文旅聯動,帶動文旅產業提檔、消費升級。建立“楚商回鄉”活動常態化機制,探索設立“楚商回鄉”產業發展基金,吸引楚商資本回流,打造“楚商回鄉”的隨州品牌。
商會將發揮“資源整合力”,當好產業協作的“聯絡員”;凝聚“鄉情向心力”,爭做項目落地的“助推器”;強化“品牌傳播力”,做好隨州產品的“推薦官”,推動隨州與宜昌兩地的經濟合作。
當好“橋梁”建家鄉
凝聚合力謀發展
東莞隨州商會榮譽會長、廣東金邦體育設施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超
東莞隨州商會成立以來,始終以“搭平臺、促合作、謀發展”為己任,現有會員企業百余家,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近年來,商會積極引導企業“反哺家鄉”,推動大洪山原石部落,瑯菱智能,斯繽克化工,賓發玩具,金邦新材料等12家企業項目落地、帶動資金回流、人才回鄉。
此次返鄉,我明顯地感受到隨州的營商環境“更有溫度”,項目審批開辟“綠色通道”,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務”,讓企業安心扎根發展;感受到產業生態“更具活力”,專汽之都、現代農港等傳統產業升級提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勢頭強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應凸顯;感受到城鄉面貌“更添魅力”,道路寬闊了,園區現代化了,文旅項目“出圈”了,家鄉的“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
作為家鄉一員,希望隨州發展越來越好。我建議,一是聚焦“本土優勢”,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推介采用隨州本土優質產品,扶持本土企業成長,形成“以需促產”的良性循環。二是優化“服務閉環”,提升營商口碑,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強化“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完善產業配套,降低物流、用工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三是搭建“招商平臺”,凝聚商會力量,繼續當好“橋梁”,組織珠三角企業考察隨州,重點推介專汽、農業、新材料、文旅等產業;當好“紅娘”,推動會員企業與隨州產業精準對接,促成“以商引商”;當好“后盾”,協助落地企業解決難題,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東莞隨州商會將始終與家鄉同心同行,全力支持本土產業,推動回家鄉企業擴大產能,全力助力招商引資,力爭引進優質項目落地隨州,全力踐行社會責任,定向支持鄉村教育。
找到融入隨州發展的“鑰匙”
中鐵二十五局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程志強
作為隨州兒女,能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既是我個人情懷所系,更是央企責任所在。中鐵二十五局正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找到融入隨州發展的“鑰匙”,更好地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具體來講,中鐵二十五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發揮隨州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優勢,以專汽電動化為依托,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快充基礎設施建設業務,助力隨州專汽轉型升級。二是融入隨州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探索光伏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三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與隨州本地農業企業合作,在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推廣智慧農業技術,打造集種植、加工、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綜合體,助力隨州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四是助力基礎設施運維,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構建基建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為隨州的交通設施、能源項目和市政工程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運維服務,保障隨州基礎設施的高質量運行。
作為央企,我們將積極探索央地合作,發揮我們的優勢,服務隨州發展。可以有效利用中鐵二十五局在珠三角等地的業務關系,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為服務隨州市招商引資等決策實施穿針引線、提供助力。充分發揮央企平臺優勢,依托資本運作能力、技術創新實力、成熟的工程全周期管理經驗及高層次人才儲備,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產業園區建設等領域提供更多助力,共同譜寫央地協同發展的示范篇章。我們會一如既往關心關注家鄉發展,在就業招生、公益事業等各類民生事務中,為家鄉民生改善盡綿薄之力,以實干擔當回報家鄉厚愛。
記者丨馮家園 鐘金輝
編輯丨方老五
編審丨陳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