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動”聚合力 繡出高新新畫卷
隨州高新區深入推進“清潔家園”行動系列報道(上)
春潮涌動處,高新煥新顏。在全市“對標一線、繡花治理”的號令聲中,隨州高新區以“小體量”扛起“大擔當”,以刀刃向內的魄力掀起環境革命。從城區街巷到阡陌田園,一場關乎民生福祉、城鄉融合的清潔家園“美麗戰役”在這里打響——用精細治理織就錦繡畫卷,以創新實踐書寫“高新答卷”。
發動有溫度
黨建引領激活力 全民共治掀熱潮
隨州高新區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清潔家園”行動全過程,構建“黨工委統攬全局、創城辦及城東工作局協調推進、村(社區)黨組織狠抓落實”的三級聯動體系。
紅色引擎驅動責任鏈。建立“1+2+N”責任體系: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領銜攻堅,城東工作局黨委具體落實、N個基層黨組織認領“黨員責任區”。
開展“清潔家園百日攻堅”行動,區創城辦總體協調,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帶頭包保區域,47個基層黨組織簽訂軍令狀,1250名黨員認領“門前三包”責任崗。
共產黨員、產投集團總經理助理杜勇軍帶領黨員突擊隊,連續30天駐守二號渠黑臭水體整治現場,群眾感慨:“黨員干部的膠鞋沾滿泥,我們的家園才能不沾塵!”
多元載體激活參與鏈。創新“高校學子倡議+五老代表勸導”雙輪驅動模式。與隨州技師學院共建“青春志愿崗”,300名學子開展“清潔家園隨手拍”活動,發布倡議短視頻86條,點擊量超50萬次。裕民社區27名高校大學生聯名倡議清潔家園。發動256名老干部、老戰士、老教師、老模范、老工匠組成“銀發督導隊”,吳家老灣社區“五老”代表吳德順帶領群眾用拆違舊磚瓦砌出100米鄉愁文化墻,既留住記憶又美化了環境。
共治機制延伸服務鏈。推行“場院會+積分制”治理模式,召開群眾議事會235場,收集意見建議486條。裕民社區通過“星空夜話”確定自建房健身廣場改造方案,群眾自發拆除違建車棚23處。創新“環境積分銀行”,將垃圾分類、庭院美化等納入積分管理,興建村村民王秀蘭用積分兌換的月季花,把庭院打造成“網紅打卡點”;吳家老灣社區黨員干部率先行動,帶動村民主動清理亂堆亂放;碑崗村實行村干部網格化包保,8名村干部化身“環境管家”,每日巡查責任片區;熊家社區推行環境積分制,村民用積分兌換日用品和開展技能培訓,激活了“人人爭當主人翁”的內生動力。
投入有力度
“五個一”工程強筋骨 智慧賦能添底氣
該區堅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實施一條道路、一個社區、一個小區、一個和美鄉村、一個園區等“五個一”精品工程,累計投入1.2億元,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域提升。
交通動脈煥新顏。投資200余萬元實施編鐘大道綠化亮化提升工程:綠化補植銀杏、紫薇等喬木300株,亮化更新智慧路燈168盞,美化打造景觀小品15處,文化植入編鐘元素護欄2公里。如今這條路已成為展示隨州高新區形象的生態畫廊、文化長廊。此外,投資3000余萬元的交通大道提升工程在同步進行中,擬于尋根節前完工。
鄉村蝶變樹標桿。興建村投資600萬元打造“熱電新村”,實現三個百分百:垃圾分類亭覆蓋率100%、污水處理率100%、弱電入地率100%。鄉賢捐建的文化廣場上,光伏長廊與楚風戲臺相映成趣,村民說:“現在城里親戚來了,都搶著在咱村拍照發朋友圈?!?/p>
城市更新出精品。千千水岸景城小區創新“紅色物業+居民自治”模式,改造45個智能垃圾分類箱,建成600平方米“共享花園”。青春化工園實施“生態園區”建設,23處黑臭水體變身生態濕地,吸引白鷺重回廠區。十里鋪社區開展“最美陽臺”評選,67戶居民把陽臺打造成立體畫廊,月季、凌霄與藝術花架相映成趣。
據高新區創城辦負責人梁勇介紹,截至目前,該區投入超億元,整治黑臭水體23處、改造背街小巷45條、拆除違建2.6萬平方米、配備智能設備200余臺,以“真金白銀”筑牢環境提質根基。
治理有精度
繡花功夫提品質 常態長效固成果
夜幕降臨,編鐘大道上,園林工人正為新栽種的月季修剪枝葉。市政工人老周的工具包里,游標卡尺、色卡本見證著“2厘米修剪精度”的匠心。
該區堅持法治為基、德治潤心、自治固本,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法治護航守底線。該區重點工作督查專班、創城辦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機制,實行一督到底,共發現各類問題234處,全部交辦解決。區綜合執法中心建立“無人機巡查+智慧城管”系統,查處偷倒建筑垃圾行為12起,拆除違建2.6萬平方米。余家畈村“24小時護衛隊”深夜蹲守7天,現場查獲跨區域偷倒垃圾車輛,形成強大震懾。
德治浸潤樹新風。開展“最美系列”評選,選樹清潔家庭368戶、最美庭院45個。原種場社區老兵護路隊自發修補破損路面1000平方米,老班長李建國說:“當兵保家衛國,退休護路為民。”橋頭村十組的老人成立“銀齡護綠隊”,義務管護3公里綠化帶,用行動詮釋“主人翁”精神。
自治創新強根基。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136個。十里鋪社區創新“商戶聯盟”自治模式,56家商戶簽訂《門前五包公約》,自發設置花箱護欄800米。吳家老灣社區推行“巷長制”,12名退休黨員擔任巷長,帶動群眾實現“掃干凈、碼整齊、放屋后、拆通透”。
長效機制也在創新中完善:全區建立“路長+網格長+樓棟長”三級管理體系,開發“隨手拍”小程序處置問題1200余件;將環境整治納入社區績效考核,月度“紅黑榜”公示倒逼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