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組織部、市工商聯、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隨州金融監管分局等相關部門出席發布會,就各自領域在營商環境 “十大行動” 中的推進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各部門圍繞政策惠企、親商暖商、服務提質、審批提速、市場便利、執法規范、融資促進、降本減負、聚才引智、監督護航等方面展開工作,力求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中國網、湖北廣播電視臺、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01
市委組織部“聚才引智行動”相關工作情況介紹
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主任范鄒
今年會同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23場高校招聘計劃,重點拓展西北、東北、西南等地區高校資源,已舉辦武漢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9場招聘,收到簡歷 2700余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470余人。
會同相關單位做好人才公寓申報審核和日常管理工作,市國投集團 200 套人才公寓基本配租完畢,市產投集團首批102套啟動配租。謀劃開展人才政策入企宣傳推介活動,收集企業訴求,推動政策知曉率與人才生態優化。
02
親商暖商行動以及相關工作情況
市工商聯副主席毛家鋒
聯合市政協開展營商環境專題調研,梳理 5大營商環境問題,提出 5方面對策建議;聯合稅務、人社等部門走訪收集企業問題 19條、建議 29 條,獲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督辦。
建立隨州楚商信息庫,推動“楚商+校友”“楚商+產業鏈”融合,設立回歸綠色通道及 “楚商服務專班”,提供全流程幫辦代辦;搶抓春節、清明等有利時機,一季度舉辦楚商回鄉活動 92 場,收集楚商信息900余條,簽約回歸項目 57 個、金額390.7億元。
03
《隨州市整體提升營商環境執法規范行動工作方案》主要內容及相關工作情況
市司法局副局長袁昌斌
聯合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靶向整治企業反映強烈問題:
市發改委開展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健全涉企政策聽取經營主體意見機制,杜絕歧視性政策。司法行政部門通過案卷評查、明察暗訪等方式,評查案卷 179件,發現問題線索 65條,下達整改建議書10份;市公安局梳理自查重點案件 239件,整改問題案件32件,堅決糾正 “小過重罰” 等行為;市法院開展 “荊楚雷霆” 執行行動,移送拒執罪21人,司法拘留 260人次,執行到位金額7593萬元,2101件終本案件 “出清”,有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全面落實行政處罰“四張清單”制度,推行輕微違法告知承諾制,實行“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模式。曾都區試點推行 “五張清單”(新增公益減罰事項),公布首次違法不罰 186 項、從輕處罰 267 項、公益減罰 36 項等,實現 “首違不罰 + 公益減罰 + 輕微速罰”。
今年以來,市司法局牽頭對市級88項需要證明的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制,并在網站公布了《市級實行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清單》,真正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路。
04
隨州市市場監管局市場便利行動情況
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宋長儒
一是優化行業綜合許可審批服務流程,編制發布 “一業一證” 辦事指南,推行 “一表申請”,設立綜合窗口,實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截至目前發放 “一業一證” 2779個。
二是推動行業綜合許可辦理向變更、單項許可證增減延伸,變更事項實行 “一表申請、一次辦結”,增減單項許可證實行 “并聯審批、同步辦理”。
三是優化注銷流程,注銷行業綜合許可證時,同步啟動營業執照和必備單項許可證注銷程序,實行 “一表申請”,截至目前辦理 “一業一證” 注銷 57個。
優化營商環境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市場監管系統將破除制度藩籬、創新服務模式、夯實質量根基,打造要素聚集的 “強磁場”、投資興業的 “首選地”,為隨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05
隨州市整體提升營商環境融資促進行動情況
隨州金融監管分局副局長曾波
支持重大部署落地:加大 “兩重”“兩新” 領域金融支持,圍繞專汽、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及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領域,建立融資要素保障機制,實現市級 149 個重點項目融資對接全覆蓋。
普惠金融增量擴面:完善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擴大無還本續貸至中型企業,2025 年計劃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 500 戶以上,優化跨境金融服務與盡職免責制度。
加強科技金融服務保障:落實科技金融質效提升方案,探索知識價值、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推廣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產品,開展 “專精特新” 企業金融支持行動。
深化數字金融應用:推進 “信易貸” 平臺建設,推廣 “301”“政采貸” 等純線上信用貸款模式。
鼓勵發展多樣化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以專汽、香菇產業為核心,支持鏈上企業開展存貨、訂單、應收賬款等動產質押融資,推動產業鏈融通發展。
優化擔保服務模式:做大新型政銀擔業務,推廣 “科擔聯合貸” 等專項產品,實行 “見貸即?!?批量擔保,小微企業及 “三農” 擔保平均費率不高于 1%。
強化上市服務保障:挖掘培育 “金種子”“銀種子” 企業,全周期跟蹤上市攻堅,引導資源向重點后備企業集聚。
守牢金融安全底線:鞏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成效,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一季度全市融資促進行動成效顯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呈現 “保量、提質、穩價、優結構” 態勢:
一是信貸投放超預期。3 月末,全市銀行業貸款余額 1420.17 億元,較年初增加 87.29 億元(增長 6.55%),同比增幅9.32%,超額完成一季度 “新增貸款 60 億元以上” 目標,實現 “開門紅”。
二是重點領域精準施策。與市發改委聯合建立“金融+重點項目”融資對接機制,保障 149 個重點項目融資;推進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擴圍,保持融資整體穩定;支持“白名單” 項目21個,融資8.38億元;深化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走訪企業17.3萬戶,累計授信101.28億元,放款率98.42%。
三是融資成本持續下行,減費讓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督促轄內銀行機構落實好財政金融聯動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25條”,積極推廣“產供強鏈貸”“產業升級貸”“科技創新貸”“農業龍頭貸”四項惠企貼息產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3月末,全市新增融資擔保費率保持在1%以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22%,較年初下降0.23個百分點,向市場主體讓利超2900萬元,真金白銀惠企利民。
四是信貸結構不斷優化,精準發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2025年增補省級上市后備 “金種子”企業1家、“銀種子” 企業2家;3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長12.33%,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分別較年初增長28.24%、13.17%,新增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162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分別較年初增長35.28%、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