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戰鼓催征
在湖北省“建成支點”的
激昂奮進號角聲中
鄖西縣憑借首季“開門紅”的
澎湃熱浪
在秦巴山間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
放眼這片紅色熱土,工業“智”造勢頭正盛、農業沃野遍地生金、文旅畫卷山水競秀……一組躍動的數據令人振奮: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同比增長4.5%,勾勒出產業發展上揚曲線。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這座鄂陜毗鄰地區特色口子縣以“干”字為先的堅實步伐。春風勁拂處,51萬鄖西兒女正以守水護綠的擔當和奮勇爭先的士氣,奮力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在服務全省大局中展現鄖西擔當與作為。
“智”造躍升
現代化工業筋骨更壯
“12.4%!”
3月28日,記者在鄖西縣各工廠車間、責任部門采訪時,這一數據令人振奮。“今年一季度,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增速位列全市前茅?!?/span>該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工業底子薄弱,又身負生態保護重擔,產業如何持續突圍?地處秦巴山區深處的鄖西,以創新給出答案。一路走一路看,這里處處彰顯著創新智慧——從制造邁向“智”造,深山里的工業基因正釋放著源源不斷的能量。
走進十堰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條有序運轉的生產線上,藍色電弧在儲能電池模組間跳躍,機械臂精準抓取成品電池裝車,一批標注“巴西訂單”字樣的工商業儲能電池整裝待發。“一季度完成產值7000萬元,同比增長超100%?!惫矩撠熑粟w春燕介紹。
產值增長的關鍵何在?趙春燕告訴記者:“公司新投入一條半自動化生產線,采用進口激光焊接設備,可生產軟包、方殼等多型號電池,日產能突破1000組?!弊匀ツ?月至今,公司生產設備全部滿負荷運轉,預計今年公司總產值可達3.5億元。
十堰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生產電池。記者 劉昆 攝
在鄖西精誠汽配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以0.01毫米精度雕琢新能源汽車差速器殼體,每48小時就有一批“鄖西制造”嵌入奇瑞生產線。
何以如此高效?“今年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新建一條差速器殼體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由每天340件提升到每天560件,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20%左右?!痹摴究偣こ處熤x毛毛一語道破。
產能產值的提升,正是鄖西縣現代化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走訪縣域各規上企業,向“新”高攀的脈動格外強勁:在湖北奧維工業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里,全省獨家生產的液化氣調壓器高效下線;在中庸電力(鄖西)集團有限公司實驗室內,研發工作的倒計時牌指向省級重點實驗室驗收節點。
工業產業創新提能,離不開決策層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今年以來,聚焦壯大優勢工業引擎,全縣錨定“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方向,以實施“億元倍增、十億支撐、百億沖刺”培育工程為抓手,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智改數轉、清潔生產“三個全覆蓋”,加快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產業向“新”發展舉旗定向。
春天打響“發令槍”,奮力奪取首季經濟運行“開門紅”,全縣各地各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新動力推動產業“智”造開好局、起好步,持續鞏固工業經濟向新向好發展態勢。
從科技創新的累累碩果,到工業園區的機器轟鳴,春日里的鄖西縣,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共融共舞,全縣上下干勁倍增,為全年實現“雙百”(新增“四上”企業100家;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達到120家)、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30億元)目標奮力拼搏。
湖北奧維工業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檢測線。記者 劉昆 攝
點“綠”成金
希望的田野“豐”景更勝
車間連著田間。在鄖西縣,插上科技翅膀的綠色農業,發展有“智”更優質。
一季度,全縣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持續快速增長,智慧農業與綠色循環“雙輪驅動”,為農業強縣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夾河關水電站。
走進河夾鎮楊家灣村智慧綠谷,現代農業科技氣息撲面而來,5條全自動菌棒生產線飛速運轉,技術員輕點手機 APP,大棚內溫度、濕度等18項參數實時調控?!斑^去50萬棒香菇需要10人盯守,現在一部手機就能管全場?!爆F場技術人員笑著說。
智能化改造催生十足“蘑”力:基地里優級菇占比超90%,每公斤溢價4元錢仍熱銷,采摘茬次增至10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5%。這個“車間連著田間”的智慧工廠,全年菌棒產量將突破3000萬棒,成為全縣食用菌產業鏈“智慧引擎”。
同樣是加工增值,位于土門鎮家竹村的湖北綠康環??萍加邢薰疽浴包c草成金”遠近聞名。依托科技力量,秸稈、菌渣與畜禽糞污在全封閉發酵倉中經歷144小時后發生蛻變,轉化為7類功能型有機肥。
湖北綠康環??萍加邢薰居袡C肥生產車間。記者 吳守全 攝
“1噸廢棄物生產280公斤有機肥,肥料利用率比傳統產品高45%?!惫矩撠熑伺司Я纸榻B,當前2000噸訂單覆蓋全縣18個鄉鎮,可滋養3000余畝良田。據統計,公司年處理農業廢棄物達7萬噸,可產出有機肥2萬噸,資源利用率超90%,曾經的“生態包袱”成了產業鏈上的“香餑餑”。
一項項“變廢為寶”的成果,彰顯出鄖西縣“三位一體”生態農業體系成效。在物質層面,該縣形成“秸稈轉化-畜禽養殖-菌棒利用-肥田增效”閉路循環;在技術層面,貫通“產學研轉化-智能化生產-全域化服務”創新鏈條;在效益層面,實現“耕地改良-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協同發展。
沃土生金,見證質變。在安家鄉神霧嶺生態茶園里,新施的茶葉專用肥催生出嫩綠的茶芽。技術員段建設抓起一把改良后的松軟土壤說道:“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18%,板結現象減少22%,在化肥減量35%的情況下實現產量提升12%?!?/span>
安家鄉神霧嶺茶園。
香口鄉養殖戶王順美家的羊糞“變現”2.3萬元;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2%……這些場景,共同拼出該縣耕地質量三年提升0.8級的生態圖。
“農”墨重彩繪“豐”景,田疇沃野起歡歌。鄖西縣正以“強縣工程”為抓手,推動綠色產業鏈向縱深拓展,建設2.5萬畝高標準農田,將六大農業產業串珠成鏈。如今,馬頭山羊種源保護基地、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名優水產苗種繁育基地、“菜籃子”供應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設正加速推進。
錨定“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地”新定位,這條從智能車間延伸到田間地頭的綠色產業鏈,正在秦巴山間書寫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鄖西河夾綠色低碳數字化新型園區。
以“文”塑旅
詩意的遠方畫卷更美
文旅融合逐新夢,詩與遠方綻芳華。今年以來,鄖西縣以山水為卷、文化為筆,在秦巴山間勾勒出一幅全域旅游壯美畫卷。
四月芳菲,從紅色文化到體旅深度融合,這片土地以創新之姿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風景秀麗的鄖西縣城。
“清明節前夕,預約講解服務的游客排到假期最后一天?!?月3日,在鄖西縣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內,講解員井秀娟為來自陜西省的40余名游客講述長征期間紅二十五軍轉戰鄖西時,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故事。
鄖西縣是“湖北解放第一縣”,全縣共有紅色遺址42處,其中國家級紅色遺址1處、省級紅色遺址8處。2021年7月,鄖西縣被列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體建設范圍、全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一軸四線”整體空間框架,目前8處紅色舊址展陳布展完工并對外開放,融交通、文化、體驗、游憩于一體的紅色記憶體驗帶發揮“紅線穿綠珠”效應,擦亮了鄖西紅色文化名片。
天河口濕地公園。
天河景區玄鼓山桃花嶺是游客熱門打卡地,賞花、踏春、游園……一季度,該景區游客接待量較同期顯著攀升。
“今年,我們創新推出桃花仙子巡游、西游 NPC(游戲中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角色)互動等活動,讓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延長到3.2小時,二次消費占比提升40%。”景區經理饒玲玲說。這種“賞花+”模式,正是該縣踐行“兩山”理論、探索“顏值”變“產值”的生動實踐。
鄖西縣天河景區玄鼓山桃花嶺游人如織。通訊員 徐軍 攝
文旅市場的熱度,源自服務品質的厚度。該縣大力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出“體育過大年”省級分會場、鄂陜足球邀請賽等特色活動。消費促進政策精準發力,該縣駐武當山旅游服務辦事處在武當山景區投入運營,已累計輸送8批2455人次客源,帶動天河景區、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區等景區景點夜間消費增長150%,“天上七夕·人間鄖西”“晚留鄖西·體驗中國式浪漫”文旅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
盤桓在崇山峻嶺間的十巫北高速公路。
不僅如此,區域協作的突破,更為產業發展打開了新格局。2月24日,首個“武當山-鄖西”旅游專線團啟程,兩地旅游聯動邁出實質性步伐;3月8日,陜西千人團走進“春滿鄖西賞花天河”活動現場,省際旅游合作結出碩果。這些跨越山水的牽手,讓鄖西從“旅游過境地”變為鄂陜文旅走廊重要節點。
當文旅融合的根系深扎沃土,鄉村振興的枝葉向著“詩與遠方”拔節生長,一幅青山不墨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數據顯示,一季度該縣各景區日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27%,文旅發展全面開花,消費市場“旅動力”十足。
觀音鎮劉家灣村七夕灣景區。
“干”字當頭,“實”字托底。從產業到生態,從項目到企業,從“豐”景到風景……一個個鮮活場景折射出鄖西縣全年經濟精彩發展的壯闊圖景,成為服務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生動注腳。
十堰日報官方視頻號
歡迎關注瀏覽
來源:十堰日報(記者 潘雪 特約記者 鄒景根 徐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