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8日)
《人民日報》第12版刊發文章
聚焦隨州曾侯乙編鐘
全文如下
↓↓↓
報道來源:《人民日報》2025.4.28 第12版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74項文獻遺產新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國與斯里蘭卡聯合申報的鄭和遺存《布施錫蘭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國共有18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名錄》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發起的,旨在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中規定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任務,促進文化遺產利用,提高人們對文獻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其所指文獻遺產不僅包括紙莎草紙、羊皮紙、棕櫚樹葉、木片、石片、紙張等傳統載體,還包括錄音、電視電影作品和數字媒體等新型媒體。新入選的3項中國文獻遺產凝聚了哪些珍貴記憶?讓我們一同走進人類共同的記憶財富,感受文化瑰寶的魅力。
湖北省博物館的隨州曾侯乙編鐘。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隨州曾侯乙編鐘
3755字銘文,
2000多年前的“樂器說明書”
人民日報記者 吳君
距今約2400年的湖北隨州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做工最精細的青銅樂器。
1978年,曾侯乙編鐘于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由65件青銅樂鐘和鐘架組成,共3層8組,鐘架重1665千克,其上的掛件重2755千克。中央音樂學院特聘教授李幼平介紹,曾侯乙編鐘有3755字銘文,分布在鐘體、鐘架、掛件上。這些銘文是我國目前所見唯一完整的先秦宮廷樂律文獻,填補了古代音樂理論專著的空白。
曾侯乙編鐘的出現,改寫了我國的音樂史?!伴L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我國古代只有‘五聲音階’。曾侯乙編鐘證明,我國早已使用‘七聲音階’并形成了理論。”李幼平介紹,曾侯乙編鐘的出現時間,比鋼琴還要早2100多年。曾侯乙編鐘還有獨特的“一鐘雙音”,李幼平說:“敲擊單個編鐘的不同部位,可以發出兩個音高完全不同的樂音?!?/span>
此外,曾侯乙編鐘的銘文與音響互通互證?!熬庣娗贸鰜淼拿總€聲音,都被記錄為銘文,無論誰去敲擊,發出來的聲音都是唯一的。這些銘文就像一本固定的樂器說明書?!崩钣灼秸f,曾侯乙編鐘是世界歷史上珍貴的音樂音響檔案,“它不僅記載了曾國的樂律體系,還記載了當時周、楚等國的律名,體現了東方智慧和美學思想?!?/span>
出土以來,曾侯乙編鐘的復制件已去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霸钜揖庣娛且粡埼幕涣髅ㄟ^音樂,人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編鐘傳遞的禮樂文化和中華文明‘美美與共’的理念,也在促進文明互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崩钣灼秸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