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丹江口市以“山水與人文共美,熱情與溫度同在”的城市品格,迎來八方游客。在這場文旅盛宴背后,千名“小水滴”志愿者及黨員干部,用細致入微的服務串聯起游客的“安心之旅”,成為丹江口最溫暖的風景線。
5月2日晚,河南許昌4名游客因深夜抵達時民宿滿房,在景區值守志愿者迅速聯系對接大壩街道辦事處,調配臨時住宿并配備生活用品,實現“1小時緊急安置”,被游客稱為“比山水更動人的遇見”。
河南游客
“昨天中午12點,我們來到丹江口那個大壩那兒,到晚上到六七點的時候游的那個千島畫廊,那兒的游客還比較多。我們本來是想投住那兒的民宿,到七八點(太晚了)民宿都滿了。然后我們當時坐船的時候,有一個(志愿者)同志他說晚上實在要是找不到住的地方跟他聯系,然后我們給他打了個電話,他就給我們(安排)來到這大壩街道這個辦事處來到這兒,這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鋪好床鋪,點上蚊香,給我們一些洗漱用品,我們感到就好像回到家一樣,非常的感謝。今天早上又給我們就是提供服務,又領著我們看周邊的環境,領著我們去吃早餐。我們真的是感受到了丹江口人民對我們的熱情的歡迎,非常非常的感謝,我們相信丹江口這個旅游業的發展,還有丹江口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會蒸蒸日上的,有這么好的美的自然環境,還有這么素質高的市政干部,我們會更多的河南人會來到我們丹江口來游玩?!?/p>
針對外地游客因路況不熟“找房難”問題,志愿者聯動全市機關單位開放臨時停車位,并協調酒店、民宿建立“客滿預警”機制,面對酒店爆滿情況,丹江口市啟動“文旅+社區”聯動機制,開放市委黨校、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調臨時床位。
5月2日當天,還有部分陜西、河南自駕游客因路途較遠、半路堵車等問題,抵丹時已經深夜,通過文旅熱線求助后,志愿者迅速幫忙協調至臨時住宿點,“24小時在線”的服務響應和深夜暖心安置,受到游客點贊。
河南游客
“為丹江口點個贊,昨天我們住在這個大壩街道,住到這里,感覺到像家里一樣。非常感謝。”
陜西游客
“我是從陜西楊凌過來的。我昨天下午4點多堵到石橋碼頭,到(丹江口)這(晚上)11點半12點了都,都吃過飯都1點了。12點多跟你們工作人員聯系的,謝謝你們當地文旅的支持。我找不到旅社,在大家幫助下(凌晨)1點多他們兩個(志愿者)接待我,熱情地服務我,對當地的表示點贊?!?/p>
早在五一節前,丹江口市便提前動員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及青年骨干,組建89支志愿服務隊。其中,以“小水滴”志愿者為核心的近千名服務力量,覆蓋全市49個景點、交通樞紐及游客服務中心,日均服務游客超3萬人次。志愿者們化身“移動服務站”,從旅游咨詢到應急救助,從文明勸導到生態宣傳,實現服務“零死角”。同時還在志愿服務站點、餐飲酒店、景區等公共服務場所張貼了“一部手機游丹江口”平臺二維碼和旅游服務熱線,引導游客使用“一部手機游丹江口”平臺,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攻略,解決各類文旅訴求。
小水滴志愿者楊宇辰
“五一假日期間,丹江口成為廣大游客心儀的旅游目的地,這既是對丹江口生態資源的認可,更是對我們城市魅力的無聲贊譽。作為城市的主人翁,也作為志愿者,我們希望用真誠互動讓每位游客成為丹江口城市形象的傳播者,讓游客從志愿者的貼心服務中,感受到丹江口‘山水與人文共美,熱情與溫度同在’的城市品格,讓八方來客帶著美好記憶與誠摯口碑,成為丹江口行走的代言人。”
來源/水都網
全媒體記者/巫銘銘 通訊員 楊宇辰 黃琰
編輯/饒坤 責編/盧靜
審核/何瑞鋒 張晶晶
終審/周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