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炎帝文化、曾隨文化與長江文明”高端對話在武漢東湖之畔舉行。來自文史學界、社科理論界、文博考古界等各方專家學者,圍繞農耕文明、青銅文明、長江文明的內涵與價值,暢敘進一步傳承創新炎帝文化、曾隨文化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以及如何提升文化影響力,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高端對話的特邀嘉賓之一,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發表了主題為《功垂華夏 德潤萬方》的主旨演講。他細數長江流域發生的詩詞典故,與炎帝故里隨州深厚的歷史淵源:從李白在此結交摯友,揮筆“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到歐陽修在此畫荻學書,書寫“隨雖陋,非予鄉,然予之長也,豈能忘情于隨哉?”;到隋文帝,改“隨”為“隋”,建立隋朝;再到如今的世界級文化名片“炎帝神農故里”和“中國編鐘之鄉”的形成。
酈波教授在網絡上被網民稱為“國民詩詞男神”、“鬼才教授”,是一個大網紅。他1972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蘇省丹陽市,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南京明清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國藩國際研究會副會長。
酈波參加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成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他通過自己淵博的古典文化功底,讓人們感受到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魅力。
酈波最早參加的電視節目是2007年江蘇城市頻道《萬家燈火》節目。后來,央視《百家講壇》欄目找到酈波講明史,欄目組曾三顧茅廬,酈波答應參加《百家講壇》,主講了《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繼光》等,酈波開始走紅,成為文化名人。
真正讓酈波老師成為現象級網紅名人的欄目是《中國詩詞大會第1季》。2016年,央視創設了一檔欄目叫《中國詩詞大會》,目的是激發、引導、鼓勵當下年輕人熱愛上中國古典詩詞,為此欄目邀請五湖四海熱愛古詩詞的男女老幼對唐詩宋詞進行競猜和填詞補充,酈波被聘為欄目長期解說嘉賓,他在欄目里展現出來的淵博學識和獨到點評,讓他在網絡上迅速躥紅。
除了《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第1季》,酈波教授還參加過央視《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二季》;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第三季》;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第五季》;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超級語文課》 ;深圳衛視《詩意中國》;浙江衛視文旅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等欄目。
酈波除了文學造詣很高,他還有武術功底,真正做到了文武雙全。在大學上學期間,他拜一個武術老師為師,學習武術,學成之后,他還參加過很多武術比賽。酈波走的是詩劍雙絕辛棄疾的路。
來源 | 新華社等
編輯丨雅兮
編審丨陳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