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趙慧林 通訊員 張麗斯 楊 波
在曾都區淅河鎮第二初級中學的校園里,總能看到一個步履匆匆的身影:她俯身傾聽學生的煩惱,耐心與家長溝通育人方法,或是帶著筆記本穿梭于教室與街巷之間。她是三尺講臺上的育人園丁,更是扎根基層的人大代表,用愛與責任守護著留守兒童的成長之路。她,就是市人大代表、該校教師熊巧玉。
“鎮上年輕人外出務工多,不少孩子跟著老人生活,學習沒人管、心里缺關愛,這些問題不解決,耽誤的是一代人的成長!毙芮捎裆钪,自己既是教師,更是群眾選出的代表,必須把課堂與基層連接起來,讓教育關懷延伸到每個孩子的家中。
在日常工作之余,她及所在學校的老師都十分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她發現,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三大難題:一是祖輩監護能力不足,隔代家長難以輔導作業;二是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近半數留守兒童存在自卑、孤獨等情緒;三是社會安全隱患較多,課后無人看管成為最大憂患。
熊巧玉說,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力。
2023年,熊巧玉在隨州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交《關于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提出4個方法:搭建親子溝通“云橋梁”,筑牢校園關愛“主陣地”,培育隔代監護“輔導員”,織密社會關愛“服務網”。
建議提出后,教育、民政、婦聯、團委等部門主動作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納入學校工作議事日程,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將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與“千名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千名留守兒童”工作有機結合,在全市設立留守兒童服務站點,愛心媽媽與結對兒童開展共游戲、共學習、共交流等結對關愛活動達7000余次;常態化開展“彩虹行動”、金鳳工程、“認養”留守兒童等兒童關愛幫扶活動,在全市建成121個“兒童之家”,籌資120萬元在廣水市駱店鎮草店村設立農村“三留守”服務中心試點;共建“希望家園”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暑期少年兒童“希望家園·暑期托管”活動,在全市共開辦92個“希望家園”服務城鄉留守兒童等需要幫助的少年兒童3625人。
“人大代表的履職之路,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毙芮捎駡远ǖ卣f。
從三尺講臺到基層一線,熊巧玉用行動詮釋著教育者的情懷與代表的擔當。她深知,留守兒童的成長需要持續關注,而自己作為人大代表,就是要成為連接家庭與社會的橋梁,讓愛與希望在每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正如她在履職筆記中寫的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我們多一份用心,他們就多一份向陽生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