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人大代表、曾都區東城街道龍門街社區黨委書記葉靜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趙慧林 通訊員 張麗斯 楊 波
在曾都區東城街道龍門街社區,總能看到一位騎著電動車穿梭于街巷的身影:她時而停在老舊小區查看管網改造進度,時而在商超門口記錄共享單車停放問題,時而與居民坐在涼亭里傾聽對居家養老的建議。她是扎根基層的社區書記,更是用心用情為群眾發聲的市人大代表——葉靜。
自任職以來,她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擔當,將履職腳步印刻在社區的每一寸土地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每天早晚各花一小時在小區轉悠,才能摸清居民的急難愁盼!边@是葉靜堅持多年的工作習慣。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她深知,基層治理的難點往往藏在背街小巷的細節里;作為人大代表,她更明白,只有走到群眾中間,才能讓建議更有溫度、更接地氣。
在巡查中,她發現老舊小區雨污管網老化,每逢暴雨便積水嚴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隱患……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在葉靜眼中都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居民的每一條訴求,成為她履職盡責的“任務清單”。
護城河東壕街作為老城區商業核心,周邊學校、商超、餐飲街密集,衛生環境臟亂差,多處老舊房屋存在安全隱患。葉靜多次實地調研,想到可以通過打造立體停車場進行創收,用收益進行后期改造。于是,她提出《關于打造護城河東壕街段立體停車場的建議》,助力將龍門街片區納入“四大片區”改造計劃。
根據設計方案,這里將建設解放路與舜井大道交叉路口停車場,在生資倉庫建設車輛臨時周轉空間,新增橫向規劃道路,貫通龍門街、副食巷、東街三條縱向道路,構建“立體停車+微循環道路”的交通體系。“等立體停車場建好,周邊居民和商戶的停車難題就能大大緩解!比~靜的話語中滿是期待。
“人大代表的任期有屆數,但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闭劶拔磥恚~靜目光堅定。她表示,將繼續聚焦物業管理規范等群眾關心的問題,推動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常態化機制,讓基層治理更有精度、民生服務更有溫度。
從街巷巡查的“騎行者”到民生改善的“推動者”,葉靜用行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她扎根基層的身影,是無數基層代表的縮影——他們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用日復一日的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履職為民的動人篇章。正如葉靜常說的:“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只要每個細胞都充滿活力,城市就會更有溫度,群眾就會更有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