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上,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參事室主任何麗君介紹了乙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相關情況;中共隨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胡志莉介紹了今年尋根節的亮點和特色;中共隨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棟梁介紹了隨州在傳承發展地方特質文化方面的做法;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蘭介紹了隨州市打造文旅千億產業的相關行動。
人民日報湖北分社、新華社湖北分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湖北記者站(央廣、央視)、光明日報湖北記者站、經濟日報湖北記者站、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工人日報湖北記者站、農民日報湖北記者站、中新社湖北分社、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華網湖北頻道、中國網湖北頻道、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荊楚網、支點雜志、湖北省廣電臺電視新聞中心、新聞綜合廣播、電視綜合頻道、電視經濟頻道、交通廣播、農村廣播、長江云、省政府門戶網、長江商報、湖北畫報、黨員生活、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乙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相關情況
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參事室主任 何麗君
華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腳下是源頭。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重要時刻,由國臺辦、中國文聯、中國僑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乙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將于2025年5月23日(農歷四月廿六)在炎帝神農故里——湖北隨州隆重舉辦。
首先,舉辦乙巳年尋根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實踐。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湖北考察時指出“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求我們“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在長江之濱、烈山腳下孕育成長起來的炎帝文化,不僅是湖北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炎帝神農氏在5000多年前帶領先民植五谷、嘗百草、療民疾、興貿易,以卓越的功績開啟了璀璨的華夏農耕文明,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舉辦乙巳年尋根節,特別是拜謁炎帝神農大典,能夠大力弘揚炎帝文化、賡續民族精神,同時有利于加強對荊楚文化、長江文化的研究與傳承,推動長江文明的溯源與展示,實現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把千年文脈傳承下去。?
其次,舉辦乙巳年尋根節,是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省委聚焦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這一定位,作出“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的戰略部署,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自2009年以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已連續十六年在湖北隨州成功舉辦,成為我省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拜謁炎帝神農大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省唯一的國家級祭祀大典。接續舉辦乙巳年尋根節,不斷探索拜祖大典常態化展示、具象化傳播、創新性表達,能夠更好地把湖北“這本厚重的書”展現在世人面前,為湖北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注入不竭力量。
最后,舉辦乙巳年尋根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炎帝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以及“和合統一”的理念,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大統一、大交融、大發展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尋根節,開展“親情中華·荊楚行”“親情中華夏令營”“海峽兩岸學子牽手活動”等系列活動,我們大力傳承弘揚炎帝文化,以文化認同促進精神歸聚,每年吸引數百萬海內外炎黃子孫來湖北隨州尋根謁祖,打造出世界華人向往的精神家園,不斷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歷史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起磅礴的力量。
乙巳年尋根節的主要安排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要求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打造一場“根植文化傳統、彰顯時代精神”的國家級祭祀盛典。我們堅持“去歌舞、興禮樂”,以“烈山問祖·華夏鑄魂”為主題,努力把乙巳年尋根節辦出水平、辦出成效,體現湖北建設文化強省、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
乙巳年尋根節舉辦“一主七輔”八項活動,一項主活動就是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將于2025年5月23日(農歷四月廿六,星期五)上午在隨州市炎帝故里景區謁祖廣場舉行。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的儀程共九項,分別是:起鼓鳴鐘、恭啟圣門、點燃新火、敬獻花籃、香敬始祖、恭讀頌文、共拜始祖、唱誦始祖、瞻仰圣像。七項輔活動分別是“炎帝文化、曾隨文化與長江文明”高端訪談,“隨我尋根·戀上隨州”尋根季,2025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產業推介展示,港澳代表團、臺灣懇親團、華人華僑參訪團走進隨州,“炎帝故里翰墨情”書法展,禮樂隨州·尋根音樂會,炎帝文化廟會。尋根節八項活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貿銜接,力求實現文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乙巳年尋根節籌備進展情況
我們嚴格執行“過緊日子”和“為基層減負”的工作要求,精心組織、節儉辦會,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就緒。
一是在現場籌備方面,拜謁炎帝神農大典由湖北廣播電視臺策劃執行,目前正在加緊布置和訓練,屆時將為大家呈現一場回歸故里、虔誠拜祖、莊重肅穆、震撼心靈的拜祖儀式。創新和提升舞美設計、音樂編排、氛圍營造等方面,增設文化展演區,增加行進線路和大殿現場布置,增強參與性和莊重感。拜祖大典結束后,組織開展尋根文化周,常態化舉行拜祖典禮,舉辦大型無人機表演、煙花秀夜游等系列活動,讓市民群眾感受國家級祭祀大典的大氣磅礴,感受炎帝文化、曾隨文化、荊楚文化的魅力。
二是在嘉賓邀請方面,繼續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領導同志,國家相關主辦單位領導同志,部分央企和有關省份領導同志,港澳臺同胞和華人華僑代表,先進人物代表,企業界、文化界、科技界和新聞界代表參加,同聚炎帝故里、同拜人文始祖。大典現場規模約2500人。
三是在宣傳推廣方面,繼續優化“隨我尋根”拜祖祈福小程序,全球各地華人華僑手機登錄“云拜祖”,即可便捷參與網上拜祖祈?;顒印0葜]炎帝神農大典將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湖北衛視、鳳凰衛視和騰訊、新浪、長江云客戶端等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同時組成微信、頭條、微博等平臺賬號矩陣,全程參與尋根節宣傳,實現同“屏”共振,共同講好湖北故事、長江故事、中國故事。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尋根拜祖,是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的生動實踐,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呼應。誠摯邀請新聞界和社會各界朋友蒞臨湖北隨州炎帝故里,緬懷先祖豐功偉績,領略湖北山水天成、文脈綿盛,祈福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01
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已經持續舉辦多年,受到了全球華人的廣泛關注。請問今年尋根節較往年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中共隨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胡志莉
乙巳年尋根節的三個特色亮點:
一是感召力更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拜謁炎帝神農大典作為我省唯一的國家級祭祀大典,承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文化基因,今年我們在延續嚴謹性、莊重感的同時,賦予了古老祭祀新的時代感召力。
在場景布置上,以情境式農事表演再現炎帝“始作耒耜”“教民以農”的圖景。
在舞臺設計上,創新設立“禮臺”“樂臺”“祭臺”,高度還原古代祭祀場景,布局更加簡約典雅。
在嘉賓出席上,我們廣泛邀請港澳臺同胞和華人華僑的代表,先進人物代表,科技界、企業界、文化界和新聞界代表共同參加。相信通過肅穆感和儀式感更強的拜謁大典,會讓大家在“一叩一拜”間觸摸共同的文明根脈,在“同耕一片田”中感受血濃于水的民族情誼。
二是融合度更高
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開啟的農耕協作體系深刻塑造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炎帝文化成為長江文明的重要源頭。2000多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以隨州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青銅文化則成為長江文明的特使。從新石器時代農耕文明到戰國時期青銅文明的跨越,印證了長江流域5000余年的文脈綿延不絕。乙巳年尋根節以“烈山問祖·華夏鑄魂”為主題,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編鐘文化的時代內涵,讓兩張世界級文化名片交相輝映、活化新生,以文化人、以文鑄魂,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是參與面更廣
剛才,何麗君秘書長介紹了我們在尋根節同步開展的七項輔活動,目的是突出地域特色,不斷豐富盛典的參與形式。我們啟動“云端共祭”,創新運用AI炎帝互動、虛擬點燭獻花等數字技術,依托網絡平臺,讓海內外炎黃子孫可以實時觀禮、云端獻瑞。我們攜手神農架林區,將聯袂舉辦炎帝文化廟會活動,打造“非遺+美食+市集+演藝”四位一體沉浸式體驗,融合民俗和國潮,共同講好炎帝神農故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神武峽”湖北文旅主軸中體現隨州擔當、發揮更大作用。我們邀請國內外230余位企業家,將舉辦產業推介展示活動,分別以專汽+應急和香菇為主題,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和特色產品及服務走向世界。我們還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開展隨州文化IP的創客招募活動,圍繞構建“創意—生產—銷售”全鏈條創新平臺,誠邀廣大高校、企業、單位、達人入駐,共同挖掘隨州地方特質文化內涵,用年輕化的表達激活文化基因,共筑“遇見隨州·樂創空間”創客生態圈,為隨州乃至全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活力。時間有限,不能給大家展開介紹。
距離乙巳年尋根節只有7天時間了,隨州市200多萬父老鄉親正全力營造安心舒適的旅游環境,等候八方賓朋的到來。
02
炎帝文化、曾隨文化是隨州重要的文化名片,請問隨州在傳承發展地方特質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
中共隨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羅棟梁
隨州作為炎帝神農故里、曾隨文化發祥地,我們積極探索傳統文化活化利用新路徑,在傳承地方特質文化方面形成了系統性、創新性實踐,著力激活文化基因、賦能城市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以品牌矩陣構建文化標識體系。
我們堅持以“炎帝故里”和“編鐘之鄉”雙IP為核心,打造“尋根節+文化地標”立體傳播格局。連續16年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湖北重要文化品牌。同時定期舉辦炎帝文化廟會,分多個會場開展系列非遺民俗展演,讓游客在可看可聽可玩可品中體驗地方文化魅力;舉辦禮樂隨州·尋根音樂會,串聯炎帝文化、編鐘文化等兩大文化瑰寶,為嘉賓奉獻一場跨越時空、連接古今的音樂盛宴。就在前不久,隨州曾侯乙編鐘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填補了我省在此領域的空白,我們搶抓機遇政策策劃舉辦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進一步提升“編鐘之鄉”的知名度美譽度。
二是以學術賦能深化文化價值闡釋。
我們著力構建“智庫+平臺”研究體系,聯合武漢大學、省社科院、省博物館等單位,成立隨州文化傳承發展研究中心和“文明探源·曾隨禮樂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全國炎帝文化、曾隨文化研究高地。持續舉辦炎帝文化高端訪談,邀請酈波、劉醒龍等知名專家以“線上訪談+線下對話”的形式,深入挖掘闡釋炎帝文化、曾隨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文化傳承與創新注入理論源泉和智慧支撐。
三是以文旅融合激活文化消費場景。
硬件上,我們改造升級炎帝故里景區、隨州博物館和曾侯乙墓遺址、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等文化場所,形成以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區為核心的文旅集群,全力沖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內容上,我們分別舉辦“隨我尋根季”“盛夏夜游季”“金秋銀杏季”等系列活動,以演唱會、嘉年華、體育賽事等方式吸引人氣,不斷提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產業聯動釋放文化乘數效應。
我們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堅持影視賦能,謀劃在隨州拍攝以文物保護傳承為主題的影視劇《珠聯璧合》,同步開發考古盲盒等衍生產品。堅持內外結合,借智借力黑弓等知名文化傳媒企業,發布“炎帝形象IP”,邀請全球網民共創傳播;大力培育本土文化產業項目,成立文旅創客中心,發布“炎之有禮”文創產品,努力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讓隨州特色文化資源“活起來”“火起來”。
五是以全民參與筑牢文化傳承根基。
我們全力構建“教育+實踐”傳承體系,將炎帝文化、曾隨文化納入中小學教育教程,開展“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課堂教學、主題講座、研學實踐等形式,讓青少年從小了解家鄉文化,厚植文化自信。高度重視非遺傳承人才培養,精心梳理本地特質文化,積極組織申報各級非遺項目,鼓勵支持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學習研究中來,讓以炎帝祭典、青銅器制作技藝為代表的非遺項目薪火相傳,為文化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03
4月25日,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省委、省政府向世界發出荊楚之約,隨州市也提出要打造文旅千億產業,請問有哪些具體行動?
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羅蘭
隨州作為全省五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責無旁貸。我們正以“文旅千億產業”為戰略目標,以炎帝文化和尋根節為牽引,系統推進文旅產業能級躍升,具體行動可概括為“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雙核驅動”,打造世界級文旅地標。
我們以“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為雙引擎,全力打造炎帝文化、曾隨文化展示和體驗核心區,賡續千年文脈、煥活文旅新韻。一方面,我們講好“炎帝故事”,讓炎祖形象深入人心。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為統領,以炎帝神農八大功績為脈絡,豐富炎帝故里景區及周邊業態,建設炎帝傳說沉浸式數字體驗館,打造《炎帝頌》大型實景劇,推出烈山湖水上實景秀演,實現炎帝故里景區與隨縣縣城“景城一體”發展,拓展文旅融合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喚醒“世界記憶”,讓編鐘古樂奏響寰宇。搶抓隨州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機遇,加快實施隨州博物館綜合提升工程,建設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強遺址活化利用、創新文化展陳,讓隨州“禮樂之城”更加立體化。
二是聚焦“三鏈融合”,培育文旅新質生產力。
我們積極挖掘整合全市文旅資源,編制全域旅游規劃,主動融入“神武峽”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線路,推動產業鏈延伸,補齊“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短板,叫響“廚祖詹王故里”美食名片,開發“神農宴”“曾國宴”“詹王宴”等文化主題宴席,吃出隨州好味道。升級改造白云山國賓酒店等一批酒店,新建鉑瑞東方和希爾頓等五星級酒店,持續放大“隨遇而安·自在小院”民宿品牌效應,住出隨州好品質。打造“炎之有禮”“隨博游禮”文創矩陣,推出系列具有高識別度的“出圈”文創產品,購出隨州新體驗。推動價值鏈升級,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圍繞“一湖兩岸”打造光影水秀與濱水商業集群為一體的夜游文化旅游項目,豐富炎帝故里景區、草甸子歷史文化街區沉浸式夜游內容,新建兒童博物館,創新演繹編鐘樂舞,提升隨州城市吸引力。推動供應鏈優化,運營好“戀上隨州”小程序,打造數字文旅新模式。樹立踐行“人人都是形象大使、處處都是旅游環境”的理念,建立文旅產業聯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著力構建快進慢游的交通網絡、賞心悅目的旅游環境、近悅遠來的配套體系。
三是聚焦“四季全時”,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深入實施“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戰略,加大產品研發和項目建設力度,培育更多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進一步優化文旅產品供給,用好隨州優質山水資源,豐富四季全時旅游體驗,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促進農文旅體商深度融合。策劃舉辦中國泵道自行車聯賽總決賽、中國公路自行車賽隨州站、環大洪山越野跑、隨州馬拉松等重大賽事活動,發揮引流推動作用。全力打造“路景通、景景通”的隨州旅游“1號公路”,串聯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大洪山、銀杏谷、月光海等核心景區,打造“路上即風景”的全域旅游體驗。
記者 | 包東流
編輯丨思雪、雅兮
編審丨陳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