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教育數字化成果展正在武漢舉行,國內各大數字化教育成果集中亮相。
數字化成果展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國際教育、未來教育六大核心板塊,通過55個展項,系統呈現我國在數字教育的戰略布局及成效。在基礎教育板塊,以自研大模型重構教學新場景,是一大亮點。
記者 祝如月:大模型到底有多厲害?在這個輸入框中只需要輸入“背影”這兩個字,希沃大模型就可以從課件思路梳理到思維導圖生成,再到最后的交互式課件一鍵生成。傳統情況下,老師備這樣的一個課件大概至少需要兩個小時,而通過大模型的輔助,備這樣的一個課件只需要3分鐘。
利用AI備課、借助AI實現教學教研的反饋……在希沃展位上,普通的學生平板已變成自帶“超鏈接”、能思考、會對話的課堂“最強大腦”。
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總裁 張凌:把我們的AI能力內置到我們的硬件的終端上,幫助老師可以實時地在課中跟我們的大模型AI的助教輸出我們的課堂反饋的建議。
依托AI,教育不再是傳統的紙筆相傳,隨手畫的幾何圖形,能在黑板上旋轉拆解;英語課的虛擬助教,能用地道發音帶著學生朗讀……這些變化讓教學設備從“冷冰冰”的教具,變成了會互動的“智能伙伴”。
科大訊飛教育產品運營經理 毛雅欣:通過虛擬人輔教去啟發學生開口說英語,并且會對他進行發音的評分,包括我們的語法糾錯。我們還會拓展到,基于教學思維鏈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智能導師。
不少參展企業和高校打造的智慧資源平臺,正在推動學習方式轉變。在高等教育板塊,哈爾濱工程大學展示的水下機器人虛擬仿真平臺引發關注,該平臺通過運動仿真、視景仿真和人機交互等技術,還原深海作業場景,目前這個平臺已成功應用于南海三大深水油氣田工程。
記者 祝如月:輕推手柄,眼前這六塊屏幕顯示著深海1500米的聲納圖譜和全景畫面,一瞬間仿佛置身深海作業現場。這個基于大模型船海學科3萬多個知識點和近5000個不同型號船舶試驗數據研發的虛擬仿真實踐平臺,可以讓學生沉浸式掌握水下作業流程。
終身教育板塊,從AI賦能以數據分析小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到搭載最新5G-A信號的移動錄播設備,從個性化數字服務到前沿技術硬核,都讓人對未來教育數字化的轉型充滿期待。
武漢市育才小學副校長 賀敬:依托于學校的智慧圖書館,對學生日常的閱讀進行一些數據的抓取,形成對學生的一種閱讀數字畫像,數字人就可以根據平臺上的孩子的閱讀數據,對學生進行自適應的薦書。
湖北聯通教育技術人員 劉喬:這臺移動錄播設備內置了5G的芯片以及移動電源,能夠在戶外等情況下、移動式的場景下,直觀快速地抓取我們一些實時的教學的畫面,賦能我們的學生進行觀摩和學習。
(長江云新聞記者 祝如月 譚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