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通訊員 胡云保
初夏時節,走進隨縣長崗鎮大洪山村,一片片紅高粱、地膚子、八月瓜映入眼簾,綠意盎然,與蜿蜒美麗的鄉村道路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鄉村美景。
“我們村利用閑散地發展種植養殖產業,既減輕了‘清潔家園’和環境整治的工作壓力,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環境,還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收入。”大洪山村黨支部書記徐艷明介紹道。
據了解,大洪山村曾是長崗鎮典型的“資源匱乏村”,人口居住分散,土地零碎、集體經濟薄弱。在謀劃產業發展時,為解決村內空閑地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等問題,大洪山村“兩委”堅持“支部引領、集體增收、百姓受益”的發展思路,在前期組織黨員和群眾代表多輪調研的基礎上,最終將目光聚焦房前屋后、山邊路旁等閑置的“邊角資源”上。對不容易發包的邊角地由村集體統一適度種植紅高粱、地膚子、八月瓜等優質、高效、適銷的特色經濟作物,開展黃顙魚及蜜蜂養殖。同時,進一步挖掘和盤活村級閑置資源,發展紅高粱、地膚子深加工項目,引導群眾盤活房前屋后“邊角資源”,由村集體統一采購和銷售,采用“以管代租”“收益分成”的模式,由村民負責種植、管理,每年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余元。
近年來,長崗鎮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則,把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作為扮靚鄉村、助力村集體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持續深耕“邊角經濟”,使犄角旮旯“閑散地”化為“聚寶盆”,讓“方寸土地”既有“看頭”,又有“賺頭”,開拓出一條獨特的“邊角經濟”發展路徑,進一步激發了鄉村經濟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