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涼爽之城”,利川市每年吸引近70萬康養避暑“候鳥”,其中不乏專家學者、企業高管、退休干部等高素質人才。
如何讓這些短期旅居的“候鳥”成為推動縣域發展的“常駐智囊”?近年來,利川市創新實施“柔性引才”戰略,將“避暑經濟”升級為“人才紅利”,不僅為干部成長鋪設“快車道”,更探索出一條山區縣域“借智突圍”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柔性引才破解山區智力困境
“10年后替代我們的或許是AI,但明天替代我們的一定是會用AI的人!4月22日,湖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曾誠現身利川市汪營鎮干部培訓現場,為該鎮干部帶來一堂生動的AI實戰課。這樣的“候鳥”專家專題輔導已成為利川市干部教育的常態。
長期以來,人才匱乏是制約利川發展的一大瓶頸——本地干部視野受限、專業能力不足,而高層次人才又因地理條件、經濟水平等因素難以長期引進。面對這一困局,利川市另辟蹊徑,瞄準每年涌入的“候鳥”群體,探索出一條“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之路。
“我們最大的資源是氣候,但絕不能只做‘涼生意’。”利川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范正洪的話,道出了這座山區小城的轉型決心。
為挖掘“候鳥人才”富礦,利川市啟動“候鳥人才”計劃,通過“組織部門+行業協會+社區網格”三級聯動,建立動態人才數據庫。短短三年間,已有2500余名“候鳥”專家入庫,涵蓋經濟管理、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等12個重點領域。為激活這批“流動智庫”,市委出臺《柔性引進“候鳥人才”實施辦法》,設立專項基金,通過“項目合作”“短期聘任”“顧問指導”等方式,讓高端智力資源“為我所用”。
“過去總抱怨沒機會接觸前沿知識,現在‘大咖’就在家門口講課!币晃秽l鎮干部感慨。據統計,依托“候鳥”資源,利川已建成17個專家工作室,開發精品課程80余門,累計培訓干部1.2萬人次,課程滿意率高達98%。
今年,利川市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創新推出“人才供需直通車”機制,通過“企業出題、政府發榜、人才攻關”的精準匹配模式,引導專家以“揭榜掛帥”參與科技創新,同步構建起“實戰代訓”的干部能力提升通道。
“在即將到來的避暑旺季,我們計劃召開多場人才工作專題聯席會議,組織數字經濟、生態旅游等領域的‘候鳥’專家,與本土干部開展‘頭腦風暴’,圍繞30余個重點項目進行創新思維碰撞!崩ㄊ腥瞬虐l展中心主任胡海鵬介紹。
實戰練兵鍛造復合型干部
柔性引才的關鍵在于“用”。利川市創新“人才跟著項目走、干部跟著專家學”的培養模式,讓干部在重大項目攻堅中增長才干。
“省民宗委指定《蘇馬蕩》參演‘2025中國·利川歌舞大會’!”五月中旬,《蘇馬蕩》總導演、謀道鎮原文化中心主任陳秀莉再接喜訊。這部由400余名群眾參演、歷經三次迭代的舞臺力作,在數十位“候鳥”藝術家的指導下,不僅突破基層文藝創作瓶頸,更培育出20名文化骨干,推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遇到疑難病例時,‘候鳥’專家就是我們最可靠的技術后盾。”利川市民族中醫院放射科主任吳坤乾說,他的手機里存著200余條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李拔森教授的技術咨詢記錄。自2022年該院柔性引入30名“候鳥人才”,通過手術帶教、定期坐診、教學查房等方式,系統性提升醫護人員專業能力,科室不僅實現高難度手術量增加300%,更是開拓新技術、新業務120余項。
“項目+導師”的實戰培養模式正在多領域開花結果。在“候鳥”專家牽線搭橋下,利川市建成國內首個全棧式國產縣域智算中心,柔性引進數字經濟領域“候鳥人才”30名,培養數字業務骨干超千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首席顧問肖梅在利川市婦幼保健院和民族中醫院設立的3個“肖梅專家團隊工作室”,推動婦產科醫師診療水平質變提升;湖北大學利川生態產業研究院院長李亞東深耕利川10余年,聚焦高山蔬菜、利川紅茶等領域培育農技干部150名。
一座“涼城”的能級躍升
六月暖陽下,利川市柏楊壩鎮紅巖村1910米海拔的云霧中,天麻一代種正與密環菌絲交織生長。該村黨支部書記譚文軍輕撫示范基地的天麻幼種,眼中充滿希冀——在“候鳥”專家李立忠團隊指導下,歷時五年攻克道地藥材仿野生種植技術,實現畝產2400公斤、一級品率68%,按當前鮮品價格計算,單畝產值可達10萬元。
自2021年校地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來,李立忠專家團隊以5個“候鳥人才”工作站、3大試驗基地為支點,撬動10項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累計培養20名本土技術骨干,帶動300余戶農戶致富。
人才與產業的良性互動,正在釋放驚人能量: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連續六年獲評“全省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獲評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利川紅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增長率躋身全國第三,榮獲2024福布斯中國茶行業系列推選年度茶區域公用品牌……
“過去利川干部因地域局限相對封閉,這些年最大的變化是視野全面打開,個個都能獨當一面。”作為利川營商環境“候鳥觀察員”,原武漢市市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王紀娟為利川干部成長連連稱贊。
隨著《利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這座“涼爽之城”正錨定恩施州副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加速向國際旅游目的地目標轉型升級,全力服務湖北支點建設戰略布局。
從“借腦引智”到“自我造血”,利川市用實踐證明了“小城市也能有大作為”。當“候鳥”振翅而過,留下的不僅是清涼,更是思想的啟蒙、能力的躍升和發展的動能。這套“柔性引才+實戰育人”組合拳,為新時代山區縣域破解人才困境、加快干部成長提供了可復制的“利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