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質量認證中心團隊走進湖北科峰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峰智能”)的生產車間,眼前的景象讓大家驚訝:3000平方米的檢測中心內,納米級振動測試臺、多軸聯動繞線機高速運轉,監控屏上的數據不斷刷新——這里誕生的行星滾柱絲杠,精度已達國際最高的P1級,支撐著國產人形機器人完成“空翻”“跳躍”等高難度動作。
作為一家深耕精密傳動領域的本土企業,從突破行星滾柱絲杠“卡脖子”技術,到牽頭組建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從為智能機器人提供“關節”,到跨界賦能中醫藥產業,科峰智能以“啃硬骨頭”的韌性,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賽道上奮力攀登。
“今年的訂單已排滿,每天都要加班趕工!惫炯夹g中心項目經理鄧慶元的這句話,濃縮了科峰智能從“跟跑”到“領跑”的漫漫突圍之路。
湖北科峰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生產線一角。 記者 吳婭婷 攝
破局:自主創新攻克“關節心臟”
在科峰智能的生產車間,直徑8毫米的行星滾柱絲杠在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這個看似普通的精密部件,卻是人形機器人直線關節的“心臟”——其內部9根2.8毫米的滾柱上,刻著肉眼難辨的螺紋,通過精密嚙合形成傳動系統。
“歐洲企業用了幾十年打磨工藝,從機床到技術對我們全面封鎖!编噾c元的話,道盡了研發初期的艱難。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科峰智能早有“底氣”:十余年精密零部件制造經驗、湖北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積淀,讓團隊堅信“能造出行星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就一定能拿下行星滾柱絲杠”。
但現實遠比想象殘酷——關鍵工藝的機床需求,難倒了北京機床展上所有參展商;一個工藝難題的攻關,耗時整整一年;從材料到磨桿的定制化研發,需要逐個突破“無人區”。
“問遍所有廠商無果,那就自己造!”科峰智能與機床廠商聯合開發專用模塊,自主研發特殊材料磨桿,終于啃下“硬骨頭”。
類似的“硬骨頭”,科峰團隊啃了數年。從滾柱螺紋的精密加工到部件整體的嚙合精度,從材料性能優化到量產穩定性驗證,團隊齊心協力,用“笨功夫”換來了突破:科峰生產的行星滾柱絲杠精度達到最高P1級,成為全國僅有的湖北生產企業,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參與部級、省級科研項目攻關。
融合:打造“產學研用”共同體
5月26日,一臺由科峰智能研發的智能艾灸機器人亮相蘄春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節——這是省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后推出的首個成果。
今年3月18日,由科峰智能牽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的“湖北省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聚焦機器人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轉化,為湖北乃至全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這臺機器人的誕生,正是技術創新中心“產學研用”模式的生動注腳:湖北工業大學嵌入式團隊負責視覺系統開發,科峰智能則將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傳動部件應用于機械臂控制系統。
“從前期需求提出到樣機落地,只用了6個月!编噾c元感慨,“如果沒有創新中心的協同機制,這樣的跨界融合項目可能需要2年以上!
“全國人形機器人研發未定型,但這是未來高科技的藍海!笨品逯悄芏麻L吳俊峰表示,技術創新中心這個平臺,整合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資源,可以助力我們的產品配合客戶需求快速迭代。
目前,技術創新中心啟動的超精密傳動等7個項目正全面推進,其中,與華科合作的50公斤級旋轉關節、配套靈巧手均進入生產階段,直線關節正處于測試環節——這些成果一旦落地,將為人形機器人從“展示”走向“實用”提供關鍵支撐。
如今的科峰智能車間,除了20余種規格的行星滾柱絲杠,直線型電驅動關節、旋轉型電驅動關節、舵輪等機電一體化產品有序下線,與國內知名人形機器人研發單位均有深度合作。
跨界:當機器人“遇見”中醫藥
科峰智能的技術突破從未止步。
早在2021年,科峰便以智能剝蝦機驚艷業界——1分鐘剝1100只蝦,獲我市百萬元重獎。其視覺識別與動態抓取技術,為后續靈巧手研發埋下伏筆。
前不久在蘄春亮相的智能艾灸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系統精準定位人體穴位,機械臂搭載的智能控制模塊可根據體質自動調節溫度和灸療時長。
“傳統艾灸依賴技師經驗,而我們的機器人通過采集大量的臨床數據,建立了中醫體質辨識模型,誤差可控制在±0.03毫米以內。還能根據用戶的體質、病癥等個體差異,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爆F場講解員的介紹,引來不少觀眾駐足圍觀。
這臺高1.2米的機器人將傳統艾灸的“望聞問切”與智能控制結合,精準調節溫度、時長,讓中醫藥服務更高效可及!斑@不僅是技術跨界,更是機器人服務民生的起點!编噾c元說。
鄧慶元介紹,機器人的價值不僅在于工業領域,更在于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未來科峰將圍繞醫療、服務等場景,開發更多“機器人+”應用,讓精密制造的“硬科技”更有溫度。
(記者 汪歡 通訊員 付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