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十高速棗陽琚灣出口處矗立著一座巍峨的雕塑:在黨旗指引下,赤衛隊戰士手握鋼槍大刀奮勇前進,鄂北黨組織和革命武裝根據地創始人程克繩的光輝形象屹立其中。
1925年6月15日,從法國勤工儉學回來的程克繩,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家鄉棗陽,在琚灣創建了程坡黨小組,點燃了鄂北大地革命的星星之火⋯⋯
“1932年10月19日,徐向前元帥率領紅四方面軍在棗南新集與兵力數倍于己的敵人相遇展開激戰,最終取得勝利。徐向前元帥后來回憶說‘棗陽新集戰斗,是我軍轉移以來打得最兇惡的一仗’。”七一前夕,在棗陽市平林鎮四井崗村新集戰斗紀念碑前,講解員陳晶向瞻仰者深情講述著那場紅軍戰斗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革命戰爭年代,棗陽人民英勇奮斗,付出了巨大犧牲。據統計,共有3萬多名姓名可查的棗陽兒女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生命,1852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進入新時代,作為襄陽市唯一的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棗陽,賡續紅色血脈,堅守初心理想,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全力沖刺、勇當前鋒,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產生的全國百強縣(市)、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三線并進, 扛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棗陽擔當”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引領,胸懷全局正是大別山精神的風格體現。
作為漢十發展帶橫軸、襄南雙城經濟圈縱軸的重要節點及實力基礎最強的縣市,棗陽正以大別山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在變局中開新局,主動服務融入支點建設大局、國家發展全局,奮力書寫精神傳承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的時代答卷,加快建設襄(陽)南(陽)隨(州)毗鄰地區中心城市。
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將精神財富轉化為加速發展的內生動力。棗陽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錨定“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目標,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高點起跳,奮勇爭先。
在湖北米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米朗科技)生產車間,六條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激光焊接設備精準作業,質檢員手持精密儀器,認真核驗每一件產品,確保產品質量萬無一失。
作為國內傳感器行業的佼佼者,今年5月,米朗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掛牌,推動了棗陽市資本市場建設實現新突破。
湖北雙登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線
在棗陽,像米朗科技一樣深耕某個領域并成為行業頭部的企業還有很多,飛龍摩擦、隆勝四海、三三電氣……它們通過“智改數轉”,產品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在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棗陽統籌推進“三線并進”戰略:實施技改提能,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競逐儲能高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鎖定低空賽道,推動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全市持續加快立晉鋼鐵、飛龍摩擦等傳統企業智能化技改升級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智慧工廠”“5G工廠”;以雙登儲能、華潤大力釩液流電站、中電建制氫制氧等項目為支撐,加速建成湖北縣域儲能高地。同時,通過招引氫能卡車項目落戶,形成汽車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
作為襄陽市首個獲批在建的通用機場,目前,棗陽通用機場建設正有序進行。棗陽市將搶抓通用機場建設帶來機遇,布局零部件制造、無人機生產、航空材料等產業項目,爭創湖北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棗陽正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闊步前行。
實干突圍,勇當先鋒的闖勁激揚強大“棗陽力量”
紅色沃土,英雄之城。棗陽以被納入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為契機,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奮力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讓棗陽這片紅色熱土煥發新的活力。
長期以來,水資源匱乏是制約棗陽發展的瓶頸,鄂北崗地更是被稱為“旱包子上的旱尖子”。一代又一代的棗陽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這里創造出糧食生產奇跡,糧食總產量連續14年穩定在120萬噸以上,位居全省縣域第二,用占全省三十分之一的耕地貢獻了全省二十分之一的糧食,讓“中國碗”盛滿更多“荊襄好糧”。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必須興旺。作為全國桃子主產區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棗陽優質桃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55萬噸,規模穩居華中地區第一位。2025年,“棗陽皇桃”綜合產值預計突破100億元!皸楆柣侍摇背蔀榇髣e山革命老區“搬不走、穩得住”的富民產業。
電商直播助力“棗陽皇桃”走向全國
今年,棗陽在“棗陽皇桃”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方面再出新舉措,邀請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良品鋪子董事長程虹教授精心編制“棗陽皇桃”區域公用品牌頂層戰略規劃,推動桃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持續把產業做起來、把附加值提起來,讓農民的腰包鼓進來。
與此同時,棗陽將按照“分揀中心—流通中心—交易中心”三步走戰略,打造鄂西北地區農副產品流通樞紐,吸引周邊地區將鮮桃送來棗陽加工銷售,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發展“棗北黃牛”“棗陽肉鴿”“棗陽黃酒”等特色優勢產業,把更多“棗字號”特色農產品推向全省、全國。
民生為本,節節攀升的幸福指數彰顯“棗陽作為”
在大別山精神的潤澤下,棗陽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抓民生就是抓發展”理念,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答好“改革為民、改革惠民”的時代答卷。
如今,棗陽人民是幸福的。經過多年發展,棗陽城市能級極大提升、城市面貌極大改善,中心城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縣域第三,建在群眾家門口的“口袋游園”近60個,中興公園、浕水公園、漢文化廣場、人民廣場、啤酒文化廣場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地方。
棗陽市太平鎮光伏綠色能源基地
如今,橫跨沙河的人民路大橋、新華大橋,縱貫棗陽的234國道改擴建工程等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棗陽城市能級,降低物流成本,為群眾營造更加便利、和諧的生活圈。
2024年,棗陽在全省率先建設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讓群眾不出棗陽就能享受省級大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推行教聯體改革,徹底消除“大班額”現象,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七館合一、農村寄遞物流中心建設、農村充電樁建設等民生實事快速落地,有力抬高基本公共服務底板,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一個地方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
2022年、2023年,棗陽獲評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
棗陽市沙河沿岸綠地一景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提升競爭力。棗陽結合發展實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搭建“棗事早辦”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經濟管理和社會事務“一網聯辦”,讓企業辦事更方便,助力政務服務提速,減輕基層負擔,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棗事早辦”綜合服務平臺以企業之“需”梳理棗陽之“事”,對企業常辦服務事項進行流程再造和優化,精減環節145個、精減材料580份,審批項目辦理時限縮短70天,核準類項目辦理時限縮短20天。山東寧豐木業從簽約到落地棗陽僅用21天,從開工到建成達產僅用9個月。
“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深深鐫刻在棗陽這座城市的基因里,流淌在棗陽人民的血脈里,始終是棗陽攻堅克難、永爭一流的力量源泉。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英勇無畏的棗陽人民將繼承和發揚大別山精神,以“頭拱地、嗷嗷叫、響當當、硬邦邦、拼搶實”的沖勁、干勁,力爭在“十五五”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00億元,為湖北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貢獻棗陽力量。
(記者:孫修廷 畢學謙 特約記者: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