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自三大運營商上線5G商用套餐后,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如今,5g進入“價值挖掘”的深水區,伴隨著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等領域興起,國家之間圍繞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競爭愈發激烈。
在湖北,中信科移動作為通信領域的“國家隊”,率先攻克了讓“空、天、地”協同通信的核心技術,展現了我國在空天信息新賽道上的硬實力。
“空天地一體化”布局
構建6G衛星“中國標準”
還記得去年華為發布的黑科技“衛星通話”嗎?其背后,就是“空天地一體化”應用的體現。
簡單說,就是把天上的衛星、低空飛行器,比如無人機、高空基站,和地面的通信網絡,像擰成一股繩一樣結合起來,將那些沒信號的“盲區”消滅,乃至在撒哈拉沙漠、珠穆朗瑪峰、南極大陸這些“無人區”,我們依然可以拿著手機發微信、刷抖音。
(中信科移動通信衛星)
實現一體化的關鍵,是衛星。眼下,由中信科移動研發并參與標準制定的通信衛星,已經進行多輪發射。中信科移動創新中心資深工程師蘇昕告訴記者,“通過通信衛星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星鏈之后,可以無縫覆蓋全球,也就是信號可以無處不在!
眼下,中信科移動全面參與了我國衛星生態的構建與發展:主導完成我國首個5G衛星互聯網體制標準制定、引領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在民商衛星市場,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首創“5g體制兼容,6G系統融合”技術路徑,為從5G時代邁向6G時代提供了“中國方案”。目前已形成覆蓋通信載荷、信關站、核心網的全產業鏈能力,輕量星載基站與相控陣天線產品矩陣初具規模。
(中信科移動研發的6G基站)
“我們的目標是構建涵蓋衛星、低空、地面網絡的完整業務體系,通過星地融合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助力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保持引領態勢!敝行趴埔苿涌偨浝矸吨疚母嬖V記者。
AI+VR
業界首個6G系統樣機“信科造”!
在中信科移動,長江云新聞記者體驗了一把“未來通信”。
戴上VR眼鏡,打電話像面對面聊天一樣真實,和海邊的朋友遠程通話時,甚至還以感受到遠方的海風、聞到海水的味道,這就是6G的另一大特征——通感一體。
(記者體驗VR通話)
“要實現這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對通信系統的容量、傳輸速度和反應時間要求極高,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造成系統卡頓。”蘇昕告訴記者。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4月10日,在南京舉行的“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上,中信科移動發布了聯合中國移動、北京大學研發的“6G全息超表面寬帶移動通信系統樣機”,被視為“業界首個6G系統樣機”。解決了從5G時代邁向6G時代,通訊天線成本、功耗、重量和體積同步增加的難題,具備低成本、低功耗、形態輕薄、實現復雜度低、天線規模易擴展等諸多優點,是我國未來6G大規模天線高效傳輸的標志性技術方案。
“這就相當于把普通的單車道變成了八車道,提升了數據并行傳輸的通道數量,也增加了可用的信道帶寬,可以讓整體系統容量達到10倍甚至更高!碧K昕說。
專利體系構建技術護城河
面向6G已做好全面準備
圍繞6G研發,中信科移動早在2019年就開始布局,已經在全球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目前,他們在6G領域擁有超過1500項專利,尤其是在衛星與地面網融合、超維度天線、內生智能等關鍵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面向未來,他們目標堅定。
范志文說:“面向6G時代,我們將堅持‘空天地一體化’的戰略,大力推進我國衛星互聯網的建設與商用進程。充分利用好湖北的科教優勢與產業基礎深化央地合作,為把湖北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做出貢獻!
從5G開啟的“萬物互聯”時代,到6G描繪的“萬物智聯”藍圖,移動通信的技術變革不僅將實現跨越單一領域的創新,還能讓大家的生活更加絢爛多彩。若6G真到了實現“人機物靈”共生,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兒?
長江云新聞記者:曹文超 向昊 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