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山水福地,這是一處人居佳境……走進曾都區何店鎮桂華村,青山含黛,綠水含情,隨處可見的田園詩意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
曾經,這里是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的普通村莊;如今,“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國家級榮譽接踵而至,村民的笑臉里,寫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滿足與向往,桂華村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勾勒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動人圖景。
黨建引領筑根基
“村子要發展,黨建是關鍵?!边@是桂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龔煥新常掛在嘴邊的話。多年來,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始終把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強基固本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桂華村創新推行“黨員中心戶”制度,精心選樹6戶黨員示范戶,明確政策宣傳、民情聯絡、矛盾調解等“一戶六責”。黨員中心戶像一顆顆“紅色種子”,扎根在村民中間:哪家有矛盾糾紛,他們第一時間上門調解;政策有新動向,他們走灣串戶講解;村民有困難訴求,他們及時反饋給村“兩委”。多年來,村內90%以上的鄰里糾紛在黨員中心戶的調解下化解在萌芽狀態,“小事不出灣,大事不出村”成為常態。
為筑牢黨建陣地,村里不僅升級了紀檢室硬件設施,還建立了責任清單制度,讓每一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同時,通過常態化黨史等政治學習,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黨員隊伍成為鄉村發展的“主心骨”。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婦聯、志愿者團隊等多元力量協同發力,婦聯組織的“巾幗服務隊”活躍在田間地頭,她們既是蔬菜大棚里的種植能手,又是環境整治中的主力軍,婦女參與生產建設、環境整治的熱情被點燃,形成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的治理新格局。
產業興旺添動能
“以前守著幾畝田,一年忙到頭也就夠個溫飽。現在在大棚里務工,不僅能拿工資,年底還有分紅,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村民黃大姐的話,道出了桂華村人的共同心聲。
曾經的桂華村,產業單一、村民收入微薄。2018年,龔煥新帶著村“兩委”班子赴山東壽光考察后,下定決心發展蔬菜大棚產業。村里以“村集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為模式,成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整合土地資源,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農戶既可土地入股分紅,也能在大棚務工掙錢。
從最初的幾個大棚,到如今的114個,桂華村的蔬菜產業逐步壯大。黃瓜、茄子、辣椒等時令蔬菜從這里走向周邊城市的菜市場,年產值達160萬元。2021年,村里再流轉100畝土地建設高規格蔬菜大棚,并同步推進40余畝八月瓜種植項目,預計年收益可達15萬元。如今,每個務工村民年增收超2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最初的不足10萬元躍升至穩定在160萬元以上,產業興旺的“錢袋子”讓村民的笑容愈發燦爛。
雙輪驅動樹新風
“物質豐富了,精神也不能‘缺鈣’?!痹谕苿赢a業發展的同時,桂華村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
走進桂華村,廉政文化廣場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映成趣。廣場上,廉政故事、法治標語以壁畫形式呈現,潛移默化中傳遞清風正氣;實踐站內,圖書角、活動室一應俱全,成為村民學習休閑的好去處。村里積極組織村民集體觀看“大篷車”送戲下鄉及各種文藝活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每一位村民切實聆聽到廉政好聲音。
志愿服務是桂華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名片”。村級志愿者團隊每月開展村莊清潔、關愛“一老一小”、健康體檢等活動,志愿者們帶著工具清掃村組道路,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陪空巢老人拉家?!c滴善舉匯聚成溫暖洪流。此外,村里還通過評比“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帶動鄉風民風持續向好,孫洪芳、黃大榮等榜樣的故事廣為流傳。
治理有效聚合力
“鄉村治理,說到底是為了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痹邶彑ㄐ驴磥恚行У闹卫眢w系是鄉村穩定發展的基石。
桂華村堅持“大家事大家議”,村里的重大決策、產業規劃等都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無論是蔬菜大棚的擴建,還是土地流轉的方案,都充分征求村民意見,讓每一項政策都“接地氣、得民心”。同時,村里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將財務收支、惠民政策等一一公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在民生保障方面,桂華村持續發力:村衛生室升級改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全村,免費體檢、上門隨訪成為常態;農村幸福院聘請專業社工,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文娛活動等服務;“婦女兒童之家”常態化開展技能培訓、“微心愿”圓夢等活動,讓婦女兒童感受關愛。
如今的桂華村,道路干凈整潔,民宅錯落有致,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村民們說:“現在村里有錢了,環境好了,鄰里和睦了,住在這里比城里還舒心!”
從黨建引領到產業富民,從文明新風到有效治理,桂華村以實干篤定前行。站在新的起點上,這座“白云深處的和美之鄉”正朝著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諧的未來,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