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宜昌當陽市將改進調查研究與為民辦實事相結合,推動黨員干部沉到縣域交界的邊界村,切實解決偏遠村莊民生問題。
在當陽市淯溪鎮同明村,市農村供水服務中心主任劉琴正頂著烈日,巡查新建的加壓泵站的運行情況。這個改水工程,讓村民吃上了優質穩定的自來水。
當陽市農村供水服務中心主任劉琴:空氣就要排出來,不排出來我們的水壓就不夠。
同明村,地處當陽、荊門交界,是當陽最偏遠、道路最崎嶇的邊界村,曾因干旱時節井水短缺、水質偏澀讓村民犯愁。今年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當陽市要求黨員干部都要實地走訪,深入全市42個邊界村,收集村里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難題,并出臺《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兩年攻堅行動方案》。此次同明村的改水工程,當陽市就籌集60多萬元資金,將常年保持地表水Ⅰ類水質的漳河水抽提250米,通過新建高位水池,送到村民家中。
宜昌當陽市淯溪鎮同明村村民黃宗育:漳河的水,口感比較清甜。
“喝水澀”變成了“飲水甜”,跨界路也成了致富路。在廟前鎮石馬村,連接當陽與遠安的通組公路上,村民羅繼平正把剛摘的西瓜裝上三輪車,沿著新修的路,西瓜很快能在鎮上賣個好價錢。不過,這條惠及526位村民的“跨界路”,卻一度因路面坑洼不平,讓大伙備受困擾,今年4月,走訪組記錄問題后,聯動市、鎮、村三級籌集資金,并成立工作專班,快速推進道路施工,不到一個月,嶄新的水泥路就鋪到了村民的家門口。
宜昌當陽市廟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志:對上爭取,市里包括鎮上,我們大概籌出了80%的資金,另外剩下20%,通過老百姓投工投勞,還有爭取捐款,把這個缺口資金全部補齊了。
截至目前,當陽市通過“邊界行”已推動41.53公里道路硬化完工,507戶邊界村村民用上優質自來水,53戶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全部開工建設,目前33戶已竣工。
宜昌當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石婷婷:一體推進學查改,黨員干部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以群眾的滿意度為基礎,縣級領導包聯到基礎最薄弱的邊界村,為村級發展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長江云新聞記者鄭莉莉 樂城 張瓊 實習生 劉永逸 當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