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渝廈高鐵重慶段正式開通運營,湖北宣恩至重慶主城區車程從5小時縮短至2.5小時,這座鄂西小縣城由此融入重慶“兩小時經濟圈”,迎來發展新機遇。
曾受限于資源與交通短板,宣恩以“景城一體·主客共享”理念實現華麗轉身:白天,游客與市民共賞山水城廊;夜晚,興隆老街的非遺展演與現代燈光秀相映成趣。
2024年4月,宣恩仙山貢水旅游區入選全國十大旅游高質量發展案例,成為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景區。2025年7月5日,“仙山貢水 浪漫宣恩”案例再一次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5旅游名城創新發展案例”。
城景共舞,主客同歡
“天天都住在景區,實在太舒服了!”退休老人鄭從道漫步在貢水河畔親水走廊,對宣恩縣城市建設帶來的變化連連稱贊。
這種“城區即景區”的體驗,源于宣恩堅持“四統一”原則編制規劃,通過引入“總設計師”制度,邀請專家提供專業支持,并鼓勵市民和游客參與規劃設計,這樣既確保規劃科學合理且符合民意,也保障景區提升與縣城建設協同推進。
以游客的眼光打造景區,利用穿城而過的貢水河,宣恩成功打造“仙山貢水4.0版”“親水拱廊道”“六渡八樓十二橋”、音樂噴泉、花園堡梅園等特色景點,讓游客樂游其中。
從市民的角度提質景區,將荒地改建為體育公園,把棚戶區改造為城市綠島,讓黃河溝從“臭水溝”蛻變為“清水渠”......
2021年,宣恩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基層治理聚焦浪漫扮靚了景區“面子”,志愿服務更是充實了城市“里子”。
“在這里,志愿者隨處可見,服務貼心周到!苯饔慰完惲盏捏w驗,印證了這座宜居宜游縣城的魅力。
文脈蘇醒,非遺生輝
宣恩以貢水河為紐帶,串聯兩岸數十個景點,形成“一線串珠”的景觀帶。但最初,這里的文化底蘊尚未充分釋放。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宣恩的《薅草鑼鼓》《三棒鼓》入列國家非遺名錄,《宣恩耍!贰稘L龍連廂》曾走進中南海。如何讓游客“留下來”“再回來”?答案藏在文化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宣恩將土家族、苗族文化要素融入旅游場景,構建“文化+體驗”生態。
在景點改造中突出民族特色。貢水河畔,特色建筑與青山相映成趣。樓、橋、塔、廊點綴其間,展現獨特土家族韻味。
將非遺文化融入民俗活動。新春燈會、年俗活動讓傳統年味回歸!柏曅恪币钥萍假x能文化,打造沉浸式國潮場景。西蘭卡普織錦、土家族打溜子通過工坊展演“活”起來。沉浸式實景劇《七仙女的傳說》、民國情景劇《閆小姐的晚宴》讓游客穿越時空......
宣恩以節賽為媒,舉辦龍舟賽、水上拔河、槳板運動,吸引全球游客。
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宣恩正用文旅融合,講好自己的故事。
煙火人間,百業俱興
惹溪街,過去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街巷,如今已是宣恩有名的“烤活魚美食街”。2025年3月更是斬獲全省“十大必打卡荊楚美食街”殊榮。
“夜經濟讓城市更有煙火氣!毙骺h仙山貢水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開鵬表示,惹溪街以“餐飲、娛樂、體驗”為主線,融入品牌特色小吃、體驗娛樂等元素,培育夜間經濟消費新場景。
近年來,隨著宣恩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涌入宣恩的游客越來越多,讓游客在景區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行得安心就成了當務之急。
為此,宣恩以200余個沿街商鋪、創意集裝箱和景觀型移動商鋪為載體,配合景觀小品、綠化設施等建設,布局沿河臨時經營固定點100余個。
同時,策劃烤活魚節、啤酒節、美食大賽等活動,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夜間消費模式,推出沉浸式非遺演出、龍游貢水、音樂噴泉、燈光水車等夜間游玩項目。
“生意火爆,很多客人是為看‘龍游貢水’而來!笨爵~店老板陳國強的話,道出了文旅融合帶來的實惠。風雨橋頭的“壩壩茶”、新興的旅拍業態,都在印證著消費場景的創新活力。
一河璀璨,百業興旺。2025年一季度,仙山貢水旅游區累計接待游客587.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57%和39.14%。
記者手記
高鐵飛馳,時空距離不斷縮短;十大全國旅游高質量發展案例、創新發展案例的榮譽,讓宣恩聲名遠播。然而,宣恩真正的魅力,始終在山水人文間靜靜綻放。十年來,宣恩秉持"景城一體 主客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生態為紙,以文化為墨,繪就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動人畫卷——市民推窗見綠、移步換景,游客沉醉山水、品味人文。
在這里,詩與遠方與尋常生活水乳交融,詮釋著旅游發展的深層真諦: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城市與人的和諧共生。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源于對人文底蘊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在于讓文化傳承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