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農業品牌是產業標志。湖北努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生產荊楚優品,形成江漢大米、楚天好茶、潛江龍蝦、仙桃黃鱔、洪湖蓮藕、隨州香菇、秭歸臍橙、蘄春蘄艾和武昌魚等“8+1”的品牌矩陣。今起,湖北日報推出系列報道“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荊楚優品”,敬請關注。
位于潛江市的巨金米業有限公司智能生產線機器林立、轟鳴聲聲,年產25萬噸的大米數智化生產線馬力全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7月12日,江漢大米核心企業潛江巨金米業生產車間,年產25萬噸的大米數智化生產線馬力全開,新產江漢大米將發往廣東市場。這是我省首家5G稻米智慧工廠,標志著江漢大米加工邁向數智時代。
與傳統糧油加工廠相比,這間萬余平方米的大米智慧工廠鮮見人影,卻暗藏玄機:物聯網技術將一盞盞指示燈、一個個傳感器連接起來,在指示燈閃爍、數據跳動之間,生產全流程盡在掌控。
巨金米業董事長李廣斌介紹,5G智慧工廠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大米生產全新工藝,建立全程質量管理系統,可對溫度、濕度、水分、碎米率、碾米率等進行精準控制,從稻谷入倉到成米出倉,每個環節均實現穩定、高效、安全的智能生產,保障每粒大米符合國家標準。
江漢大米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省域公用品牌,承載著推動湖北稻米產業升級、提升湖北優質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使命。作為30家授權核心企業之一,巨金米業給大米生產線裝上智慧大腦,能夠生產出更高品質的大米,產能利用率提升10%,碎米率最多能下降3%,每年減少碎米約2000噸。
江漢大米瞄準“長粒、優質、好吃”,遴選6個主導品種。生產標準發布以來,授權企業加快從“一粒谷”到“一粒米”的智能化生產。洪森集團引進柔性碾米技術,將整精米率提高2個百分點,能耗降低10%。天門莊品健投資4000多萬元,新建3條全自動小包裝生產線和1條真空包裝生產線,每天可生產10萬包大米,俏銷全國市場。
目前,湖北著手打造江漢大米產業鏈數字化管理平臺和全程可追溯體系,年內將投入試運營。屆時,江漢大米品質將有較大提升,品牌體系建設也會更有保障。
下訂單兜住風險 給糧農吃定心丸
江陵“訂制”10萬畝江漢大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汪海洋 葉燕
品牌須有品質支撐。就大米而言,品種統一方能保證品質。面對千家萬戶農民,如何保證品種統一?品種統一后,又如何保障農民利益?
江陵縣是江漢大米核心產區,今年實行優質糧食工程,用訂單式生產推進10萬畝江漢大米核心基地建設,不僅讓江漢大米統一顏值和品質,而且讓種糧農民吃下定心丸。
糧食品種多、分散種植多怎么辦?
24個村接單種植統一品種10萬畝
白馬寺鎮譚巷村,今年拿出6000畝稻田簽了江漢大米生產訂單。
村支書譚自兵站在田頭,望著一片青綠的禾苗,滿臉笑意。他說過去種子經銷商吹得天花亂墜,村民跟著感覺走,種的水稻品種五花八門,少說六七十種。今年只種4個品種,統一由天時農業公司提供稻種。
公司總經理陳芝宏坦言,當前中國水稻種植絕大多數由散戶主導,普遍存在“糧食品種多、分散種植多”老大難問題。對此,今年江陵對水稻品種做減法,全縣從150多個減至4個。
今年,江陵縣江漢大米核心基地總面積為10萬畝,24個村與天時農業簽訂訂單合同,統一種植標準,高效專收優儲,為江漢大米提供優質穩定糧源。
種子不同,大米品質、產量和價格差距較大。去年3月,湖北發布江漢大米定位標準,遴選6個主導品種。
“農民種主導品種,心里不慌!弊T自兵說,因為這是政府優質糧食工程,銷售不愁,價格兜底,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種植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解決?
核心基地從種到收統一管理
江漢大米品種的統一,為水稻栽播、 田管、收獲限定統一的時間。為保證10萬畝稻田各環節齊步走,解決千家萬戶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江陵實行播種育苗、水肥管理、病蟲防控、技術指導、機械作業五統一。
今年,天時農業與全縣8家育秧工廠簽訂合同,對10萬畝核心基地推廣集中育秧和機插。糧緣萬頃合作社簽了1萬畝育秧訂單,開展藥劑拌種,為稻種穿上“防護服”,綜合防治病蟲害、提高出苗質量。
“瞧,這秧苗長15厘米、白根13條、苗稈2毫米……遠超江漢大米的生產指標!奔Z緣萬頃合作社理事長王剛很滿意。
糧緣萬頃合作社提供機插秧服務,10臺插秧機均搭載側深施肥裝置,機器開過去,秧苗、肥料一次性施下去,不僅省工省力,而且秧苗返青提前5至7天。
江陵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華明介紹,為推廣機插秧,江陵縣確定每畝服務費不超過170元。其中,政府給予每畝100元補貼。同時,全縣開展農技專家、頭部企業、種植主體等多方聯動,保障良種、良法、良機疊加增效。
糧農后顧之憂如何消除?
訂單保險保障稻谷優價優銷
一份雙向奔赴的訂單消除糧農的后顧之憂。
江陵縣對江漢大米所有訂單生產實行“2+1”保險模式,即在原來農戶購買政策性保險、縣政府購買水稻種植商業保險的基礎上,疊加訂單企業再購買一份補充商業保險,將每畝保險總額提高至1600元。
今年,天時農業再加碼,對江漢大米訂單品種實行優價收購,在市場收購價基礎上每斤加價0.15元,保障農民種糧掙錢得利。
江陵精心謀劃江漢大米的后半篇文章——
儲存端,全縣設置8個智能存儲庫點,實行控溫、通風、氣調智能化控制,為稻谷提供舒適倉儲。
加工端,楚宏糧油引入低溫碾米技術,實現稻米品質和附加值雙提升。天時農業新上進口胚芽米生產線,布局全谷物食品新賽道。
銷售端,講好“千里江陵”故事,發揮授權企業銷售渠道和電商平臺作用,努力實現優糧不愁銷。
水潤荊楚,江米如珠。湖北力推“江陵模式”,今年全省江漢大米訂單生產11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