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部新裝電梯在老舊樓宇間升起,1400萬小時志愿服務存入“時間存折”,智慧屏幕守護著獨居老人的安全——這些帶著煙火氣的治理細節,正匯聚成580萬襄陽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長河,為這座千年古城寫下“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注腳。
民情圖譜:“繡花針”穿起千家憂樂
翻開東津新區浩然社區黨委書記朱琪琪的民情日記,王阿姨的獨生子女費申請難題旁已標注“已解決”。這樣的民情本,鋪就了襄陽基層治理最敏銳的神經末梢。
一本日記,寫下“被看見的幸?!?/span>
在浩然社區,38本日記動態更新著88歲老人的編織心愿、殘障家庭的無障礙改造需求;而在高新區余崗社區,智慧安防系統為獨居老人筑起安全屏障——一旦24小時未觸發防護系統,警報便直達社區民警手機?!斑^去靠腿跑,現在靠數轉。”社區民警吳先國指著智慧大屏說。
高新區上線智慧小區“新樣板”
當刷臉進門同步完成體溫監測,當電動車入梯自動報警,科技的力量正讓城市治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守護。遍布城鄉的279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文明隨手拍”平臺,更吸納了兩萬余條市民建議,將飛線充電、路面積水等“城市病”從街頭熱議變為切實的改造清單。
化解百姓憂 溫暖萬人心
全民共治:涓流匯成善治江河
在襄州區繁華的光彩商圈,一座200平方米的“三站合一”驛站——融合紅色驛站、零工驛站、職工之家,成為商戶、騎手、零工群體的溫暖港灣。外賣騎手張磊在暖“新”角掃碼領取免費綠豆湯時,“驛小幫”議事平臺正讓商戶與城管同桌協商,成功化解占道經營等17起矛盾;25家愛心商戶掛起的“騎士折扣”招牌,將基層治理延伸至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樊城區定中橋社區,24名外賣小哥加入“隨手拍”微信群,化身“移動探頭”在送餐途中反饋安全隱患。
更遼闊的圖景上,百萬張“時間存折”存儲著1400萬小時的愛心流轉,東津新區金源社區九支“金牌服務隊”各展所長,“金盾牌”守護平安,“金麥苗”陪伴老人,“金剪刀”傳承文化;東津新區的華藝鼓韻團,一群平均年齡58歲的大媽們從舞臺走向街巷,半年間開展政策宣講60場、調解糾紛96件。110萬“紅馬甲”活躍在大街小巷,印證著治理創新的真諦:人民城市的力量根基,正在于每個平凡個體綻放的微光。
“時間存折”讓志愿服務變成“寶貴財富”
破難金鑰:小機制轉動大民生
東津新區金源社區西南門曾因掉頭車道擁堵被居民戲稱為“腸梗阻”。投訴僅三天后,新劃的交通標線便讓車輛通行時間縮短至平均7秒。這樣的效率,源于一套精密的矛盾化解生態:同屬東津的西崗社區,每周四的“便民接待日”與24小時響應機制,確保98%的糾紛不出社區;六兩河街道創新“三方共治”架構,讓物業經理兼任社區黨委委員,曾經棘手的飛線充電痼疾在交叉任職的共治中迎刃而解;而在高新區紫薇社區,692部加裝電梯連通了老舊小區的幸福通道,背后是社區老黨員牽頭召開的32場“樓道會”,耐心化解了“一樓反對”的難題。
高新區航空花園小區首批成片加裝的16部電梯投入投用
這些探索深刻詮釋著襄陽對城市更新的理解:它不僅是1774個老舊小區的硬件蝶變和267個口袋公園的星羅棋布,更是用制度創新疏通民生“末梢神經”的繡花功夫,將“家門口的幸?!背恋頌樽顪嘏牡咨?/span>
城興人旺:治理溫度激活發展動能
2020年夏天,湖北鵬展顯示科技團隊因一位的姐在出租車上的熱情推介——“襄陽是個好地方”,改變了投資路線落戶東津新區。如今,該企業已享受近2000萬元稅惠紅利,其產品填補了省內高端智能手機顯示屏生產空白。
襄陽東津新區大灣區工業園
這個“出租車上的招商故事”,背后是襄陽將營商環境優化融入治理基因的系統工程:襄州區開展“干部素質提升年”,鍛造專業服務隊伍,人社部門化身“用工紅娘”組織專場招聘,助力企業實現“當年建廠當年投產”;干部為妙殼新材料公司上演“半月騰退廠房”的速度,助推其年產值從2400萬元躍升至1.2億元。
小河港通江達海,大灣區工業園鏈式集聚,2024年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穩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前列的襄陽,生動詮釋了金源社區那把“興業金鑰匙”的深意——優質的基層治理,正是吸引要素集聚、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宜城市小河港
文脈新生:古城綻放時代芳華
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的江風拂過,退休教師周明德在如霞似火的紫薇花叢旁支起畫板,畫紙上左側勾勒著千年古城墻的滄桑輪廓,右側速寫下口袋公園里嬉戲的孩童剪影,怒放的紫薇,正與粼粼江水相映成趣。"盛夏的紫薇,就是襄陽的朝氣。"老人筆尖點染著胭脂紅。
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
這座城市將文化傳承深深織入治理經緯:東津新區“金剪子”志愿服務隊在調解鄰里矛盾時傳授非遺剪紙技藝;南漳縣鄉郵員黃德印28年堅守山區郵路投遞數百萬件郵件無差錯,走出“中國好人”的精神海拔;漢江義務救護隊員十五載守望波濤,142次浪尖救援書寫生命傳奇。
襄陽漢江義務救援隊
當47位“中國好人”、170名“新時代好少年”的故事融入社區課堂,當智慧守護的煙火日常與古城墻的厚重歷史和諧共存,襄陽用行動證明:最好的文化傳承,是讓文明的基因在當代治理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
從民情日記的字里行間到智慧屏幕的流光閃爍,從“時間存折”的愛心流轉到口袋公園的童聲笑語——襄陽用一針一線的精細功夫,繡出了人民城市的溫暖底色。當的姐的熱情化作5億元投資,當外賣騎手的隨手拍織就城市安全網,當加裝電梯載著老人眺望更遠的風景,這座千年古城正無聲訴說著:唯有將人民情懷織入治理的經緯,一座城市才能在歷史長河中永葆生機。
攝影:楊東 李旭暉 李峰 黃瑜 謝小瑩
部分圖片來源:浩然東津 襄陽高新公安 文明襄陽 襄宣在峴 黨員生活
編輯:陳玉榮
審核:金成岑
終審: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