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今天的半年經濟觀察,我們來看“出口”。上半年,湖北出口一路狂奔,超29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強勁的出口也帶動了全省進出口總額的大幅提升,首次實現半年破4000億元,增長28.4%,增速居經濟大省和中部地區前列。這背后的動能何在?來看記者的觀察。
記者 程德明:我現在是在武漢愛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現場,在我身邊這樣一小管用于DNA研究的分子試劑,重量大約只有0.25克,但它的價值已經超過了1克黃金。今年上半年,像這樣的小管試劑武漢愛博泰克出口了超過2萬只,出口額達到約300萬美元。
這類以“微克”計價的小小試劑,正在撬動全球大市場。經過多年研發投入,這款廣泛運用于生物醫藥行業的基礎材料,不僅實現了國產替代,而且做到了全球領先。
武漢愛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球渠道總監 張婕妤:我們的產品與世界頂級產品性能上已經可以一爭高低了,但我們的性價比遠遠優于傳統海外品牌類產品。
隨著湖北“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湖北出口產品的科技水平越來越高、產品附加值越來越大。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生產的電腦及其零部件、手機、集成電路分別出口138億元、130.3億元和117.1億元,分別增長19%、11.8%和25.3%。
與此同時,傳統產業也在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在恩施鶴峰凱榮實業公司,10個集裝箱共225噸的綠茶正在打包,即將出口新市場——西非的馬里。今年,企業對多個海外市場進行調研,研發出一系列對口當地的產品。
恩施州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監 鐘梅喜:比如歐洲農殘標準高,北非對茶葉的外形和香氣要求高,西非要求茶味要濃,以市場所需來指導生產,用過硬的產品來開拓市場。
為了精準對接海外市場,今年,農業部門組織了十多家茶企參加歐洲科隆和中東迪拜的食品、茶葉博覽會;鐵海聯運班列帶著茶葉“一箱到底、原箱出口”。海關等部門也通過出臺《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等政策,服務企業加速出海。
武昌海關副關長 韓帆: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19條措施,在全國率先開展減免稅改革,服務湖北外貿發展。
多措并舉下,新市場開拓成效顯著:湖北小龍蝦首次出口沙特阿拉伯;黃鱔首次出口越南;桃子首次出口吉爾吉斯斯坦;恩施茶葉首次出口蒙古、西班牙。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湖北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208.1億元,增長32.6%。對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分別進出口926.7億、516.2億元,分別增長56.3%、 48.2%。此外,對中東以及最不發達國家分別進出口224.6億元、165.5億元,增長四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