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湖北,處處涌動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強大氣場。湖北臺重磅推出全新節目《支點周刊》,每周日晚九點十分播出,掃描國內動態,解碼經濟大勢,看“中部脊梁”如何扛鼎時代重任。今晚,第一集《AI相對論》震撼來襲,帶你一探湖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硬核家底”。
本周《支點觀察》
2025年被稱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今年我們切實感受到:機器人真的來了!從春晚上的宇樹機器人秧歌舞火遍大江南北,到北京舉行了全球首場機器人馬拉松,再到湖北臺舉辦“世界機器人嘉年華”,機器人現場寫書法、演奏樂器,人機共樂。其實,全球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早在1959年就誕生了,為何今年特別熱?因為它更智能,更像人。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賽道,AI風口下,湖北也有硬核實力——全國面積最大、應用場景最豐富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就在武漢。
支點現場 記者探訪全國最大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記者實地探訪位于武漢的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這里模擬超市、餐廳、工廠等14類真實場景,每天生產超萬條有效數據,訓練機器人“學動作、做判斷”。從遞奶茶、打太極,到跳街舞、組樂隊,機器人各顯神通,F場采用“模仿學習”訓練方式,訓練師穿戴VR設備帶著機器人“手把手”練動作。
如今,湖北已構建起從“筋骨”到“大腦”的人形機器人完整生態鏈,13家企業躋身整機供應鏈,27家企業具備產品供應能力,湖北造"電子皮膚、慣性傳感器、大小腦模型"牢牢占據行業第一梯隊!
數說支點 盤盤湖北AI硬實力
逐浪全球AI科技前沿,湖北正加速沖刺。2024年,湖北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105億元,穩居中部六省第一。相比2023年的700億元,湖北跑出了57%的驚人增速,比全國30%的平均水平快了近一倍。2024年,湖北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1143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家,營收億元以上企業109家。到2025年,湖北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將突破2000家,湖北AI產業規模預計突破1500億元。全球首個社會級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全球首創的65000通道雙向植入式腦機接口......一批全球原創、首創的AI技術在湖北實現策源!
AI產業強勢崛起 湖北為什么能?
AI如何賦能發展?為什么湖北的AI產業呈現出熱帶雨林式的生態?創新密碼是什么?記者帶你一探究竟。在襄陽,AI安全巡檢機器人守護礦山安全;武漢企業研發的AI算法,可讓漆黑的隧道視如白晝......這些湖北原創的AI技術,正在海量應用場景中賦能。應用先導、創新策源,是湖北發展人工智能的底氣!
目前,湖北已有33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學院,中部地區首家以AI為主的實體化運行學院在武漢大學成立,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發展人工智能,湖北有產業根基!在光谷,AI與獨樹一幟的“光芯屏端網”同頻,無人工廠高端制造發向全球;在車谷,AI與萬億級“車能軟芯材”共振,全球首款7nm車規芯片海量裝車……一批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產品正在湖北這片AI熱土不斷生長。
今年以來,湖北不斷加大金融供給,本月,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母基金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重點支持企業院所創新研發;AI創新項目最高支持2000萬,直投單個項目最高允許100%虧損;前不久,“2025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發布,湖北9家上榜,占比近五分之一。逐浪AI,湖北一直在路上!
支點人物:AI少年π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π的特質是“無限不循環”,就像年輕人的獨創精神,一路向前,總有驚喜。放眼望去,湖北近2000家人工智能企業和機構中,AI新勢力員工全是“95后”“00后”,年輕人正在用青春力量書寫AI的未來。
來自武漢AI企業數命科技的小伙伴,他們的首款數字文博產品即將上市,56款代表性荊楚文物被做成卡牌,嵌入自研的AI芯片,貼近手機,就能喚醒文物“數字人”,用143國語言講解歷史,還能“穿越”體驗歷史事件。
7月,數命科技將受邀登上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參會發言,用青春的創造力,把中國文化講給世界聽。
支點面對面:AI熱背后的冷思考
節目邀請武漢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今朝,共同探討AI發展的深層問題:在AI高度發達的社會,人類獨特的價值,比如創造力、情感、倫理判斷、人際互動還有用嗎?有的人擔心AI搶飯碗,AI啥都會干了,還要去教下一代做什么呢?
王教授表示,AI高度發達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AI的使用價值,首先應該體現在促進社會生產上,尤其是促進無人工廠的發展。如果未來真的實現了完全自動化生產,不再需要人類勞動,那將是人類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無人工廠生產的產品的價值將會很低,我們可以說它趨于0,在這樣的時代,貨幣以及各種資產都將大大的失去它的價值!
王教授指出,“在AI時代,人們不會沒有事情做,反而可能對人類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戰。我們需要學會如何管理無人工廠,如何進一步優化AI體系,如何與AI打交道,包括學會駕馭AI等!
當主持人尹華正問道:“有外國的學者評價說,AI人才50%都在中國,中國在AI方面的優勢是什么?湖北的在AI方面的優勢是什么?”
對此,王教授總結出中國在AI方面的四大優勢:“首先,中國已經是世界理工科人才培養的最大的國家,所以我們的人才優勢巨大。第二個優勢是人口規模優勢,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涉及到AI的價值實現問題。第三個優勢是AI大規模應用對電力有極高需求。中國在發電和電池等領域,可以說已經走在了美國的前面。第四個優勢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相比資本主義制度,它更能容納AI所表現出的生產力和所能推動的生產力!蓖踅淌谥赋,憑借這四大優勢,中國完全有實力克服美國在AI領域的先行優勢。
對于湖北在AI方面的優勢,王教授坦言,湖北是中國的工業大省和科技大省,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頂尖高校。AI作為一項技術,離不開理工科的支持,但它對社會的影響離不開文科的駕馭!拔覀儗W會(武漢思維科學與智能系統學會)老會長李德華教授,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數學系,1978年在錢學森先生的指導下,在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人工智能研究所。實際上,湖北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有近50年的深厚積淀!蓖踅淌诒硎,只要持續有效發力,湖北必將在中國AI的發展中成為一股突出的力量。
《支點周刊》每周日晚九點十分
鎖定湖北臺
洞察中部動能,見證未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