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隨著鄂州臨空經濟區的掛牌,一片曾“沉睡”的土地開始書寫中國臨空經濟的傳奇。
面對“無成熟土地可用、無充足資金保障、無現成經驗可循”的三重困境,臨空人以“戰略謀劃快半步、政策響應快一拍、執行落地快一步”的膽識破局,5年間實現從基礎設施攻堅到國際航線通達的跨越式發展。
這場系統破局的背后,是資金、土地、產業三大戰場協同謀劃、一體推進的“臨空范式”。
規劃引領
高點定位的“臨空視野”
“規劃理念上借鑒了雄安新區模式,比如,雄安構建了‘1+4+26’的多層次、系統性的規劃體系,我們也有‘1+3+N’規劃體系?!迸R空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汪濤介紹,坐擁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臨空經濟區的規劃雖無現成經驗可循,但從城鄉總體規劃到各項具體措施,鄂州臨空經濟區與雄安新區在城鄉布局理念上高度契合,都注重集約緊湊與產城融合發展。
此外,鄂州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還有多項自我創新。
在產業發展方面,鄂州臨空經濟區依據自身航空貨運樞紐的獨特優勢,聚焦航空物流、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四大主導產業。
在體制機制上,臨空經濟區同時成立了鄂州臨空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招商、投資、融資、開發、建設、運營的市場化主體,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高效管理模式。
“早在2017年6月,為了確保機場項目順利建設和后期安全穩定運行,市委、市政府決定從設計階段實現‘一個乙方、一個平臺、一套圖紙’,解決了傳統模式中設計周期長、變更頻繁、協調困難等問題?!蓖魸貞?,“我們將臨空范圍內所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綜合成‘一個項目’,召集湖北地區各專業領域的頂尖團隊聯合組建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負責統一實施花湖國際機場周邊150平方公里區域的基礎設施綜合設計工作,避免了各工程之間‘打架’的局面?!?/span>
如今的臨空經濟區已是鄂州城市新中心——
共規劃58條主次干道、總里程261公里,“五橫六縱”城市骨干路網基本成型,環機場集疏運體系交通主動脈全面打通;花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全區域36公里水系改造完成;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會展中心、市文化中心、皇冠假日酒店等建成運營;建成3個大型安置小區及配套科教文衛公共設施;建成19.9公里臨空“十里紅道”,串起沿線紅色底蘊、山水資源、人文景觀,實現生態與經濟的空間嵌套。
土地突圍
效能革命的“臨空標準”
“機場及周邊區域原為農村地區,基礎差、底子薄,建設用地成本高,除一條省道203外,再沒有像樣的道路和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基本是‘空白’。”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人李屹峰介紹,由于優先保障機場用地,臨空區成立之初可利用的土地空間和資源相對有限,基本農田呈插花散狀分布,嚴重制約機場配套工程、城市建設和產業落地。
首要任務:拆遷!
接力完成機場核心區剩余22家企業、26戶“釘子戶”拆遷,用地移交由接手時的不到2000畝擴大到1.78萬畝,確保2021年3月機場用地全面交付,全力保障了花湖國際機場隨后的成功校飛及正式投運。
前3年,全區共完成拆遷10444戶。如此,這張“白紙”才有了繪寫藍圖的基礎。
同步展開的城市建設中,又通過融資18.1億元,完成總投資約80億元的“投資合作+EPC”項目,兩年內共報批建設用地7717.44畝(不含機場及配套工程),迅速拉開城市框架、提升產業承載力。
同時,創新“五證同發”實行“并聯審批”:提供“凈地出讓”“七通一平”前置服務,企業拿地當日同步獲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五證,項目開工周期大幅壓減。
5年間,全區供應土地132宗、3.02萬畝,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
資金攻堅
創新融資的“臨空加速度”
“鄂州本身城市體量較小,資金財力有限,既要服務保障好機場這一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省級‘頭號工程’建設,又要承擔機場外圍全部配套工程建設任務,依靠市、區自身財力保障基本不可能。”鄂州臨空集團總經理廖金星回憶,坐等政策只會錯失機遇,唯有主動破解才能逆勢突圍。
2020年,臨空經濟區通過對政策窗口的精準捕捉,圍繞疫后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擴大有效投資的大勢,積極謀劃項目,籌劃申報專項債,實現首批21.8億元債券發行通過率100%,規模占全省16%,居全省第二,有效緩解了起步階段建設面臨的資金難題。
隨后兩年,臨空區先后系統謀劃投資超200億元項目,向上申報政府專項債資金133.3億元,發行通過率、使用率居全省前列。并于2024年拿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4億美元貸款項目,成為全國首單主權擔保貸款項目,也是湖北省歷史上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數額最大的一筆。
同時,由鄂州臨空集團有限公司設立鄂州臨空產業發展基金,初設規模20億元(一期5億元),通過“母基金+直投+專項基金”方式,放大資金杠桿效應,解決產業項目落地融資難問題。多元融資體系,為中康眾盛智慧健康科技園、明理國際生命健康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落地提供“血液”。
在臨空經濟區成立的5年多時間里,共爭取各類資金約170億元,高效建成全域公共設施。
臨空沃土之上,日新月異。
產業落子
全球棋局的“0幀起手”
“0幀起手”,源自格斗游戲術語,指角色出招與命中之間無延遲(零幀),后演變為網絡用語,形容動作極快。
從基建攻堅到產業落子,臨空經濟區的全球棋局,同樣是“0幀起手”。
以花湖國際機場為核心,突出航空關聯性、臨空指向性,構成航空物流、智能制造、醫療健康、光電子信息的“一區四園”格局,探索“產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發展模式,依托機場運營大數據,明確目標企業,有效實施精準招商。
在圖紙上招商,在工地里展望,臨空區一邊筑巢,一邊引鳳。
5年來,共引進億元以上簽約項目290個,總投資2214.23億元。引入港中旅華貿等100余家貨代企業、深創建等50家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業務,中康眾盛等5個產業園建成投用,度邊電子等一批產業項目投產,臨空偏好型產業集聚效應活力凸顯。
平臺經濟的裂變效應同樣明顯:作為全國唯一具備“空港+水港”雙港優勢,與機場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與機場同一海關監管的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已開展國際中轉、保稅存儲、保稅電商等業務,累計實現進出口貨值4400多萬美元;鄂州跨境電商綜試區正式運營首月,便吸引了中通華中總部等27家跨境企業入駐。
在建設之初就精準找到發展定位的鄂州臨空經濟區,一直堅持走“港產城”一體融合發展之路——
將“港”打造成國際平臺,將“產”融入國際市場,將“城”建成國際示范,推進政策、模式、制度創新,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推進,打造特殊政策先行區、外貿模式創新示范區、制度建設試驗區,努力將花湖國際機場建設成為新時代湖北對外開放高地和高質量發展引擎。
啟示
系統破局的“臨空方法論”
鄂州臨空經濟區的崛起,堪稱中國區域發展史上的系統性破局典范。其深刻揭示,當傳統發展路徑遭遇資源瓶頸時,唯有通過頂層設計的系統性重構,以先謀快動實現從“不可能”到“超預期”的質變。
面對土地、資金、經驗的三重匱乏,臨空區并未陷入“缺什么補什么”的線性思維,而是通過系統要素重組創造新動能:通過空間重構,提升土地供應效率;通過資金裂變,從首批21.8億元專項債到亞投行4億美元貸款,構建“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的立體融資體系;通過制度供給,創新“五證同發”審批模式,將制度性交易成本壓縮到極致。從而實現區域建設在時間、空間、政策、主體四個維度的系統協同。
這種系統破局范式尤其適用于資源稟賦不足但戰略地位突出的后發地區,其核心價值在于:區域競爭的勝負手已從資源占有量轉向系統重構能力。這種“臨空速度”的本質,是“用制度創新壓縮時空距離,以戰略定力重塑區位價值”。
站在5周年的新起點,這座立志“問鼎蒼穹”的空港新城,正以更快的聯動節奏奔向“2045年貨郵吞吐量700萬噸”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