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愛買新能源車,已經不算新聞。
但武漢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治告訴記者,現在在武漢,每賣出10輛車,近6輛都是新能源車。
這個數據,還是讓人有些吃驚。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不再是跟風,是真正形成了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二次認同。
市民參觀嵐圖全新戰略車型嵐圖FREE+。
前幾天一個下午,在武漢竹葉山中環商貿城,市民徐凌正為家里添置第二輛車。她說,過去選車看品牌和外觀,現在看續航和駕駛感受,“傳統合資不再是首選,國產新能源太能打了”。
嵐圖汽車武昌萬象城門店店長魯振則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和他主動聊起電池技術、智駕系統,“他們比銷售還懂”。
市場在變化,在武漢這個以汽車為第一大支柱產業的城市尤為明顯。
市民參觀嵐圖全新戰略車型嵐圖FREE+。
今年1至6月,武漢市乘用車銷量為21.36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售出12.24萬輛,占比57.3%,比去年同期猛增超四成。
今年上半年,武漢市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3.8萬輛,占比64.62%,遠超合資品牌的30.18%、外商獨資品牌的2.99%以及進口品牌的2.21%。
可以看出,新能源車熱銷的主陣地,集中在本土自主品牌。
不光賣得快、產得快,產品更新也快。
武漢經開區上半年整車產量為34.5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產量為16.6萬輛。僅今年上半年,就有10款新能源新車型集中面世。
數據顯示,嵐圖FREE+上市首周即收獲超2萬張正式購車訂單;猛士M817預售開啟1小時內,訂單即破萬。
“武漢新能源車產業發展勢頭很猛!蔽錆h經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上游零部件到下游銷售體系,鏈條不斷完善,新產品一出廠,就能實現迅速交付。
全新戰略車型嵐圖FREE+。
嵐圖、猛士、示界、納米……這些扎根武漢的新能源車品牌,在這場賽道轉向中搶得了彎道超車的先機。
在嵐圖數字化工廠,機械臂揮舞高效精準,從車身合裝到整車下線,幾乎看不到人工接觸。如今,工廠已累計生產新能源整車超20萬輛。
“嵐圖不是孤島,而是一條紐帶!睄箞D汽車CEO盧放說,正是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協同與生態共建,武漢的優勢資源得以在整車制造中集聚落地,讓更多武漢制造在一輛新能源車上實現協同躍升。
新能源汽車的熱潮,也在重塑武漢全域生態系統。
過去,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常常陷入“車能造,賣不動”“項目多,落地難”的困境。
如今,越來越多“出生”在武漢的新能源汽車,不僅有產量,更有銷量,還有產業鏈條的協調升級。
今年以來,武漢汽車科技總部產業園、武漢汽車供應鏈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速建設。其中,總投資約20億元的供應鏈產業園,將構建起“整車-零部件-研發-交付”四位一體的產業格局。
從拼產量到拼生態,從靠扶持到靠集成,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具持續力。
市民參觀嵐圖全新戰略車型嵐圖FREE+。
一方面,整車生產節奏加快、更新頻率提升,企業在技術攻堅上下內功;另一方面,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芯片到智算平臺,整個城市也在提供一種更多元化的使用場景。
這場變革,最終也將投射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中。
就像當年的家電下鄉和智能手機普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崛起,也正在改變武漢人對出行的想象。
下半程,武漢還能加速嗎?
在汽車業內人士牛跟尚看來,只要產業鏈協同不斷、產品供給持續進化,市場端的潛力還能再釋放。
(記者:汪甦 圖片:受訪企業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