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瑤
作為干部教育培訓課程教學的延伸、補充和發展,黨性現場教學以其獨特的實景感、體驗性和代入性,成為破解黨性教育“抽象化”“形式化”難題的關鍵抓手。焦裕祿干部學院的實踐證明,只有將黨性現場教學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教育載體,才能讓黨性教育從“理論灌輸”走向“心靈對話”,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感悟”。
一、緊扣黨性內核選準“點”,筑牢教學根基
緊扣黨性內核,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社會實踐資源,是打造高質量現場教學課程的基礎。近年來,焦裕祿干部學院搶抓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歷史契機,積極打造跨區域現場教學點。
結合學習,高質量開展黨性教育現場教學活動,首先就是要堅持服務中心、分類打造、多點推進、串點成線原則,系統開發我市現場教學點。一是聚焦市委“整體提升環境、建功支點建設”目標定位,盡快將專汽應急、農產品加工、文旅三個千億元產業等教學亮點納入現場教學點開發范疇。二是全面梳理本市區域及周邊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資源,根據現場教學點的主題、類別、分布,著力打造主題鮮明、成效明顯的干部教育現場教學精品線路。三是充分結合現場教學班次學員背景、學習需求、教學點基礎設施情況等,動態調整現場教學資源庫。
二、深挖精神內涵講透“理”,強化思想引領
現場教學資源的感染力,源于對精神內涵的深度挖掘。焦裕祿干部學院的講解員從不滿足于“講述故事”,而是擅長通過“小細節”闡釋“大道理”,讓黨性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思想引領。如現場教學《黃河的見證》,講解員沒有羅列黃河治理的宏觀史料,而是聚焦焦裕祿的三個“微觀瞬間”。這些細節讓“科學求實”“親民愛民”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焦裕祿身上可觸摸的政治品格。學員在聆聽中能自發感慨:“原來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原來‘人民至上’藏在這些細節里。”
結合學習,開展黨性教育現場教學活動,關鍵在于注重將新時代的先進典型與先進事跡融入課堂,以最真實、最生動的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干部。同時,要扎實開展基層調研,深入挖掘地方紅色遺址、革命舊址、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教學資源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時代內涵,以此激發干部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
三、創新體驗形式激活“情”,促進情感共鳴
黨性教育的本質是“心靈對話”,而創新體驗形式能讓現場教學資源成為“對話”的橋梁。焦裕祿干部學院最引人深思的,便是其打破傳統黨性教育“我講你聽”的單向模式,通過大量沉浸式、體驗式、情境式等互動教學,讓學員在身臨其境中感悟焦裕祿精神,于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與感染。如沉浸式黨性教育課程《您好,焦裕祿》,以“情境還原”激活歷史記憶;現場教學課程“幸福張莊”的“四同”教學,通過“體驗實踐”深化情感認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沉浸式案例教學課程《傳承——做焦裕祿式最美奮斗者》,以“互動分享”促進思想碰撞;《激情教學:唱響主旋律,奮進新征程》,以“紅歌嘹亮”點燃精神火炬,黨性教育在沉浸式體驗中真正融入學員的思想深處。
結合學習,創新開展“體驗式”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就是要求我們依托地方歷史文化、廉政文化、革命傳統文化、特色產業、黨建賦能鄉村振興等教學資源,充分運用沉浸式、情景式、訪談式、案例式等教學形式,搭建起教學相長、學學相長交流平臺,讓學員結合體驗談感悟、談收獲,不斷深化對黨性內涵的理解與認識。
現場教學資源是黨性教育的“富礦”,用好用活這一資源,關鍵在于堅守“黨性內核”、深挖“精神富礦”、創新“體驗形式”、織密“資源網絡”。作為黨校教師,我們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讓每一個現場教學點都成為淬煉黨性、鑄魂育人的生動課堂,切實推動黨性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刻骨銘心。
。ㄗ髡呦惦S州市委黨校黨性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