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荊江之濱,承載楚郢文明與千年治水史詩的歷史名城——荊州,正譜寫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嶄新篇章。作為江漢平原腹地的重要城市,荊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肩負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重任。
荊州中心城區
聚焦高質量發展,荊州統籌規劃、建設、治理,以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為目標,將深厚的三國“楚文化”底蘊融入城市肌理;以“綠色智造”引領產業升級、賦能“產城融合”發展以生態優先為核心,擦亮“萬里長江,美在荊江”的金字招牌。以“人才強市”戰略匯聚動能,讓古城煥發“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向往”的勃勃生機。
活力綻放的戰略支點
荊州的戰略地位,鐫刻于歷史坐標中。作為長江中游大宗商品鐵水聯運樞紐,這里每天上演著“西礦東送、北煤南運、南貨北上”的物流交響曲。
在省委“支點建設”的宏大敘事中,荊州是荊楚文化根脈所在、得天獨厚的戰略要沖、內陸開放前沿、全省發展重要一極。
荊州長江大橋
7月25日,江漢平原“鐵水公空”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工作成為湖北省委會議議題。這意味著,江漢平原主要涉及的武漢、荊州等11個市的56個縣,將在未來幾年迎來基礎設施“聯網、補短、提能”的機遇。
走進荊州新城規劃館,只見4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高地四中心”藍圖正在逐步落地,江漢平原科技創新高地吸引著武漢科創資源溢出,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荊州分中心已促成37項技術成果轉化;金融中心、商務中心的建設刷新著城市天際線。
今年一季度,全市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增長7%、13.5%、7.7%、7.1%、46.2%,居全省第5、第3、第8、第10、第5位,多項指標好于去年同期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綠意盎然的生態家園
長江潮涌,滋養著承載楚漢風華的荊州。從“水患之城”到“水韻明珠”,從“工業灰帶”到“綠色長廊”,荊州以生態為筆,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荊州因水而興,也曾因水而困。長江與洪湖、長湖等百余個湖泊交織成網,曾因過度開發導致水質惡化。近年來,荊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長江大保護,關停搬轉沿江化工企業,拆除長江干線碼頭,在拆遷地塊建成臨江仙公園、洋碼頭公園等綠地,讓“工業銹帶”變身“生態綠帶”。實施長江禁捕,通過生態補水、清淤疏浚、退垸還湖等舉措改善湖泊水質。
今年4月15日,荊州市“清水潤湖”工程全線貫通,實現了“一江清水潤洪湖”的建設目標。今年上半年,洪湖水質達到Ⅳ類標準,為近5年來最好水平。
漫步荊州街頭,轉角遇見的“口袋公園”如翡翠般點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園151個,“拆墻透綠”49處,綠道、碧道連通31.8公里,栽植鮮花220萬株,實現了“一路一花一特色”。中心城區綠地率達41.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96平方米,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日常。
荊沙大道綠色長廊
荊州的生態之美,在于山水,更在于文化。作為楚文化發祥地,這里傳承著“天人合一”的智慧。環古城濕地公園以水為脈,串聯賓陽樓、張居正故居等歷史遺跡,讓市民在藍天碧水間感受“一城山水半城詩”的文脈。非遺漆器、楚繡、戰國袍等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石油科技文化、紅色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賦予綠色發展深厚內涵。
如今,荊州正以嶄新生態理念重塑城市肌理,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城水相依的宜居密碼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
荊州市委、市政府將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整體提升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持續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以“水鄉古城”為基底,譜寫舒適宜居新篇章。
古城護城河畔,即將交房的城發·寅賓苑小區正沐浴著晨光。綠意盎然的庭院里,30%的綠化率與寬敞的樓間距相映成趣。作為高品質住宅的典范,小區的超低容積率和全屋智能家居系統成為亮點。
古城護城河畔
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不僅要“居者有其屋”,更要“居者優其屋”。提升的不僅是居住環境,更是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家門口的幸!笔乔G州宜居的核心刻度!笆宸昼姳忝裆钊Α斌w現了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廣泛,社區老年服務站也遍地開花。全民體育設施不斷完善,智能化養老體系讓“夕陽”更暖。高溫天的“清涼驛站”全覆蓋、政企“圓桌會”解民憂,折射以人為本的溫度……
城市的溫度,也體現在老舊小區蛻變中。通過加裝電梯、改造管網、建設口袋公園等措施,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分兩批開工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209個,2025年計劃開工269個。
口袋公園
漫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荊州段,千年城墻與生態廊道相映成趣。市委、市政府以“美麗系列”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讓“城水相依、古今交融”的愿景漸成現實。
荊州襟江帶湖的天然稟賦,正轉化為“生態優先”的宜居密碼。
從古城煥新到大學城創新賦能,從“內三城”歷史街區改造到“外三城”現代社區建設,荊州以“精致建設+精細管理”,讓眾多高校學子留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嘆。
生機勃發的宜業沃土
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當69份合作協議在“楚商回鄉 共建支點”簽約臺上落筆,這座千年古城向世界發出新時代的創業邀約。
重大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肩負沖刺5000億的使命,荊州正加快打造全省支點建設先行區,助力江漢平原經濟版圖重塑。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中部崛起政策東風、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定位,三大國家戰略在此匯聚。三年蟬聯“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印證了這片創業沃土的品質。
荊州學院實驗室里,科研團隊正在攻關頁巖氣開采技術;荊州文化創意產業園內,青年創業者利用數字技術復活楚文化IP;“春風行動”招聘會上,求職者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心儀的崗位……
荊州深知“人才是第一資源”的重要性,因此大力實施“荊才荊用”工程,推進“千人招碩引博計劃”,并為青年才俊提供住房補貼、創業貸款等支持。
當大都市的“內卷”成為話題時,荊州正以“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鳳歸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荊州古城墻更顯雄偉
這座承載楚文化基因的城市
既保留“篳路藍縷”的奮斗精神
又煥發“創新引領”的現代氣息
在湖北支點建設的浪潮中
這座兼具文化厚度與發展銳度的濱江城市
正以昂揚之姿成為江漢平原高質量
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