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網訊(通訊員 謝承珂)在鄂西群山深處,鶴峰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發展脈絡,奮力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2025年上半年,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100%,PM2.5濃度穩控在20.6微克/立方米,穩居全省前列;江口村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及以上,達標率100%,3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這組數據的背后,是鶴峰縣在生態治理中勇探新路、主動作為的生動實踐。
改革破題,監管創新釋放生態發展活力
“過去各類檢查頻繁,如今一次檢查解決所有問題!
走進楚杏堂食品(恩施州)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道出了監管模式革新帶來的變化。這場變化的背后,是鶴峰縣創新推行的“一張清單三級分類”涉企生態環境執法模式。生態環境部門將排污許可執行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危廢處置等常規檢查事項整合為一張《生態環境綜合監管清單》,整合后單次檢查時長平均縮短40%。
更關鍵的革新在于“分類施策”的監管智慧。鶴峰縣以企業近三年環境信用評價、信訪投訴記錄、違法違規歷史等為核心指標,將企業精準劃分為A(低風險)、B(中風險)、C(高風險)三級。對A類企業,除舉報核查外原則上不主動入企檢查;對B類企業,每半年開展一次針對性檢查,重點幫扶整改輕微問題;對C類企業,則是強化監管力度,聚焦問題精準施策。
“既守住了生態紅線,又給足了發展空間!敝萆鷳B環境局鶴峰縣分局主要負責人表示。這種“有力度更有溫度”的監管模式,正讓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環保不是發展的“緊箍咒”,而是高質量發展的“通行證”。
服務提質,“環保能量站”架起政企連心橋
“多虧‘企業綠色發展能量站’指導,我們才能理清排污許可證變更流程,大大節省了辦事成本!闭勂瘊Q峰縣“企業綠色發展能量站”,湖北廣盛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峻贊不絕口。
湖北廣盛食品有限公司原名湖北興康肉聯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名稱和法人變更后,需同時變更排污許可證。同時,企業計劃將生物質鍋爐改造為更環保的空氣能設備,設備改造也需變更排污許可證。依托“企業綠色發展能量站”,鶴峰縣生態環境部門主動發現企業需求,第一時間進行電話提醒,明確告知其按照《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及時申請變更,并推送相關法律法規,有效規避了潛在的合規風險,保障了企業正常運營。
位于湖北鶴峰經濟開發區太平工業園區的“企業綠色發展能量站”里,環境監測、環評、污染防治等領域專家組成的智囊團正為企業答疑解惑。這里踐行的“幫扶+監管”服務理念,打破了傳統執法的單向性,變事后處罰為事前指導,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依托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測系統,能量站實時捕捉排污數據異常,第一時間預警環境風險,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上半年,能量站已為80家企業紓困,攻克6項環保難題,成為企業綠色轉型的“助推器”。
科技賦能,織密生態環境保護智慧防線
在州生態環境局鶴峰縣分局,電子屏上跳動的實時數據勾勒出全縣環境空氣質量“數字畫像”。2個空氣自動監測站構建起一體化監測網絡,實現空氣質量全方位、動態化監管,污染源頭追溯效率大幅提升。
針對揚塵污染,生態環境、住建、交通等多部門聯動巡查,累計出動200余人次,檢查工地50余個,完成8項問題整改;秸稈禁燒治理中,構建重點區域巡查管控機制,利用信息化系統組織全域巡查,通過無人機巡查精準鎖定火點,累計處置露天焚燒火情100余起。上半年,完成2臺生物質鍋爐淘汰,12個VOCs治理項目落地見效,大氣治理項目完成率達86.7%,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溇水河畔,清澈的河水倒映著魚群歡躍的身影,這得益于入河排污口的系統整治。通過“無人機航測+人工排查”,重點流域41個需整治排口完成39個,整治率95.1%;非重點流域21個需整治排口完成18個,整治率85.7%。芭蕉河飲用水水源地電子圍欄24小時值守,智能監控游泳、垂釣等污染風險行為,為飲水安全筑起“智慧防線”。
農村生態治理同樣按下“加速鍵”。1300萬元資金投入下坪鄉、中營鎮13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3000萬元中央資金儲備項目將覆蓋走馬鎮、燕子鎮、五里鄉18個村;投資2480萬元的鶴峰縣溇水(下坪蛟蟬溪段)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后,將讓“清水綠岸”的愿景照進現實。
生態惠民,綠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在鶴峰縣下坪鄉的稻田里,“蟹稻共生”生態種養模式正煥發出蓬勃生機。螃蟹在水中自在穿梭,以害蟲和雜草為食,其排泄物則化作水稻生長的天然肥料,形成“蟹護稻、稻養蟹”的綠色生態閉環,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農戶老張滿臉笑容,興奮地說:“不用化肥農藥,稻米香、蟹兒肥,價錢還高!边@份喜悅,正是生態農業富民的生動體現。
探索不止于此。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成為難題。下坪鄉積極探索生態種養“微循環”模式,蹚出一條“資源循環、產業共生、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從“!印毖h利用,到“豬—沼—茶”產業共生,廢棄物變身“生態黃金”,滋養著果園與茶園。2023年以來,該模式已實現收益3000余萬元。
憑借在生態領域的出色實踐,該鄉的《探索生態種養“微循環”,蹚出綠色發展新路子》等兩個案例,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美麗鄉村,綠色發展先鋒行動”優秀案例名單,成為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典范。
從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起步,到中營鎮唐家河、走馬鎮小莊坪河等試點啟動,鶴峰縣以62個統籌項目為有力抓手(目前已完工55個),精心構建起從“和美院落”到“和美流域”的生態治理鏈條。在小流域治理過程中,下坪鄉新增垃圾分類收集棚11個,添置垃圾收集車,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模式,讓農村生活垃圾不再落地;東洲村張家院子修建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改善人居環境。如今,鶴峰縣的鄉村既有青山綠水的“顏值”,又有產業興旺的“價值”,正朝著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未來大步邁進。
全民共治,繪就生態文明共建畫卷
6月,容美鎮居民肖陽參加了城區污水處理廠舉辦的環保設施開放日活動。一進入廠區,她就被眼前井然有序的設備和復雜的處理流程所吸引。隨著講解員的深入介紹,肖陽親眼見證污水從渾濁不堪到清澈見底的神奇轉變,不禁發出由衷的驚嘆:“原來生活污水是這樣變清的!”這樣的開放活動,上半年鶴峰縣已成功舉辦2次,累計接待群眾600余人次,讓生態環境保護不再是書本上晦澀難懂的“抽象概念”,而是變得實實在在、可觸可感。
鶴峰縣在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方面持續發力。借“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世界環境日”以及環!傲M”等活動契機,工作人員走進社區、學校、企業等地,累計發放各類宣傳冊2萬余份。在活動現場,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生動有趣的講解,讓群眾深入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小竅門,生態文明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
在強化宣傳教育的同時,鶴峰縣在生態環境執法監管上也毫不松懈。相關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00余人次,對65家次在建項目和排污單位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秉持嚴謹細致的態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下達《環境問題整改通知書》,要求責任單位限期整改,目前已下達4份通知書。與此同時,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出具監測報告30份,獲取監測數據3691個,這些數據為精準執法提供了科學依據,為生態環境保護筑牢了堅實的法治屏障。
從山間林海到河畔村落,從企業車間到田間地頭,鶴峰縣正以生態為筆,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持續書寫著壯美新篇章。如今,這里的綠水青山更顯靈秀,金山銀山的路徑越走越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愈發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