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建成支點,特別報道《看支點》聚焦支點建設七大戰略,探訪經濟一線生動實踐,今天播出第三集。
今天的《看支點》,我們來說說湖北的產業競爭力。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時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這是今年上半年湖北產業發展成績單:1-6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5%——從高技術制造業的快速增長不難看出,產業倍增的最強助力,正是科技創新。如何讓更多科研成果和生產線碰撞出發展的“火花”。今天,我們從一款汽車底盤域控制器說起。
記者 黃朋威:敢踩油門,前提是你得有個好的剎車!剎車,也就是專業人士說的緊急制動。而控制緊急制動的是汽車底盤的域控制器。過去,這方面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大多都被德國和日本等企業所掌握。而我們湖北造的車要想加速奔跑,這一關,得跨過!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想要跨過這一關口的民營企業。但要讓制動效果更好,需要用上電信號技術,這對域控智驅來說,是道“超綱題”,企業董事長張濤想到了通訊錄里的“智囊團”。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濤:在湖北,尤其是在武漢高校林立,也有很多的專業的科研機構,找到了一些專家,和他們共同探討。
讓張濤意外的是,給他帶來好消息的是華中科技大學研究人形機器人的教授劉洋。
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教授 劉洋:我們以前在人形機器人,包括一些無人系統里面其實是做了一些技術儲備,它跟我們車上應用的其實是有一定結構相似性的,無論是機械結構上,還是在電壓等級上,其實是有一定結合的。
機器人的關節,怎樣變成汽車的底盤控制器零件?這種混搭讓人興奮,也充滿挑戰,為了加快研發進度,域控智驅干脆把實驗室搬來和華科大門對門。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濤:也就是過了一條馬路而已,一方面也方便于我們和老師同學的這種交流,同時我覺得也有很多的信息,也能夠讓我們更好和學校做更多對接。
8個月的協同研發,無框空心軸電機樣品誕生了,汽車線控底盤平臺系統成本有望降低30%。但,樣品到產品,企業又面臨新的難題。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濤:我們光有了研發的技術,并不等同于把我們的產品(能)給賣出去,在這個中間還有一個過程是,如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最終的產品,接下來就是我們的產業關和資金的這一關,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跨過去。
記者 黃朋威:如果把域控智驅這樣的企業比作是新郎,那么來源于高校院所的原創性技術就相當于是新娘,兩者的結合雖然讓更多的原創技術從理論走向了現實,但對于這類初創型的科技企業來說,仍舊面臨產業化的資金坎。面對難題,湖北也在想方設法為企業打造更全面的產業創新生態,這就好比在給他們打造一座“新房”。而武創院,就是那個給他們提供“新房”的人。
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科技發展部項目經理 石鑫:經過研判我們認為公司產品有技術優勢,方向也與湖北的汽車產業鏈十分匹配,隨后推動以撥轉股方式對域控智驅給予了資金支持。
提供“新房”的不止是武創院,為了加強科技與產業的互聯互通,目前湖北已建成2個國家級、10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9個國家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而有了武創院的項目資金支持,域控智驅正在黃岡英山謀劃建設產線,年內有望投產。從一個點子,到一個產品,張濤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濤:快速地把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我們還會建一條電機線,還有一條電路的中試線,明年我們再加上三條產線之后,我們整個的產能會擴到1.6個億左右。
除了平臺,更多創新生態圈也正在湖北形成。在武漢東湖科學城,“科學家+平臺+產業”的創新生態日益成型;在襄陽,以湖北隆中實驗室為中心,圍繞汽車、新材料等產業建成11個中試基地;在宜昌,正在構建“1+3+N”數實融合產業協同平臺體系。就在上個月,湖北加碼政府基金容錯機制,省政府種子基金正式成立,同時發布的《湖北省重構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工作方案》提出,允許單個投資項目“100%虧損”,湖北也成為國內目前首個省級層面允許單個項目100%虧損的省份。
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科技發展部項目經理 石鑫:通過全生命周期賦能,讓他們放心大膽去創新去發展,陪伴他們從幼苗長成大樹,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像域控智驅這樣的企業,可以在湖北這片科創沃土上茁壯成長。
湖北域控智驅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濤:我們是切實感受到了湖北在最近這兩年,給予了我們這樣的創業型企業,有很多的容錯的空間,把很多的枷鎖、包袱給摘掉了,讓我們這些創業者有更大發揮的空間去做。
(長江云新聞記者 黃朋威 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