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在荊楚大地的鄉村阡陌間,沙洋縣公安局十里鋪派出所民輔警正以“腳下沾泥土、心中有擔當”的情懷,書寫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篇章。
近年來,沙洋縣公安局十里鋪派出所緊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目標,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鄉村治理血脈,先后榮立集體三等功、二等功,獲評全省公安機關“找堵防”示范單位、執法辦案先進集體,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中一道亮麗的“楓”景線。
腳沾泥土
民情在田間生根
在十里鋪派出所,“土”是最珍貴的警務資源。民警們深知,鄉村治理的根基在泥土之中;诖耍麄儶殑摰摹拔逋痢惫ぷ鞣,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鄉土中抽枝散葉。
十里鋪派出所副所長鄢北辰的辦公桌抽屜里珍藏著三本方言筆記。在交通便捷、移民眾多的十里鋪鎮,“語言”是鄢北辰和所有同事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見面打招呼的一句“吃飯沒有”,在這里有眾多版本:給吃飯了?吃飯沒得?喝湯了么?……
十里鋪派出所副所長鄢北辰整理土話筆記。
十里鋪轄區移民占比近三成,鄢北辰花了近3個月時間學習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移民方言,終用一句地道河南話“喝湯了么?”叩開移民石某的心門。如今,走鄉串戶的鄢北辰云南腔與四川話切換自如。
“要和老百姓打交道,首先要能說上話,尤其是要會說‘土話’,看似只是一句話的問題,往往卻間隔著你和群眾之間的距離!臂潮背降倪@番感觸,正成為十里鋪派出所所有民輔警的共識和行動。
走“土路”察民情、交“土友”聚民力、講“土話”解民憂、當“土警察”融民心、開“土方”集民智,久而久之,獨具特色的“五土”工作法成為十里鋪派出所的日常場景——
甘當“土警察”,經驗豐富的老民警帶著新警“認門認人”,實現從“校門”、“警門”到“農門”的角色轉變;勤走“土路”,民警每周三次以上走訪群眾,通過“鐵腳板”式的工作方式,精準掌握轄區社情民意、治安狀況和安全隱患;善講“土話”,每一名民警都善于用群眾語言打破溝通壁壘,在家長里短中平息紛爭;樂交“土友”,與村組干部、老黨員、熱心商戶等“土友”建立良好關系,發揮他們在調解矛盾、群防群治等方面的作用;精開“土方”,鼓勵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根據他們對警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并將一些行之有效的“土方”總結、提煉成制度規范,為鄉村警務工作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土警察”們將主防陣地扎進田間地頭、沉到群眾身邊,有針對性地辦好群眾“最關心的事”。今年來,該所共收集意見建議逾百條,成功化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排查整治治安、消防等各類風險隱患50余處,推動裝路燈、修村道等20余項民生工程落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0余件,警務工作沾滿泥土芬芳。
在轄區臘貨食品加工企業,民警向員工宣傳反詐知識。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在以“五土”工作法激活治理動能的同時,十里鋪派出所還整合“一村一輔警”、義工聯志愿者等力量,組建“平湖義警”十里分隊,常態化開展巡邏防控、法治宣傳,轄區行政、刑事案件發案率大幅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源頭治理 織密多元“調解網”
在金玉村村民的記憶里,吳某曾是個“刺頭”。母親與鄰里發生爭執,吳某不問緣由就“沖鋒陷陣”,傷人、拘留、入獄的惡性循環幾乎摧毀了他。轉機始于鄢北辰的堅持。年節時的上門走訪、40歲生日時送進高墻的生日蛋糕,如涓涓細流悄然融化了吳某心中的堅冰。出獄后,鄢北辰奔走為吳某尋得生計,解決家庭困頓。如今,吳某褪去戾氣,成為治安積極分子。
民警攜手村干部在綜治工作站調解糾紛。
同樣的春風也吹到了車坪村。周、李兩家因祖墳與農田相鄰問題積怨多年。每逢祭掃時節,雙方常因占地、燒紙安全等發生沖突,引起十余起警情。轉變始于今年清明節。當兩家人舉起鐵鍬在墳地對峙時,該所副所長張涵沖入人群奪下農具。“地界不清,心結難解!”張涵妥善處理警情的同時,啟動“警民聯動+多元調解”模式,協調鎮司法所、國土部門深查糾紛根源。幾天的調解,最終敲定法治方案:劃定界址設置標記,祭掃須提前報備,賠償協議按下紅指印。
這背后,是一張精密運轉的“解紛網”——排查、調解、回訪的閉環管理,如春風化雨般解開鄉村萬千心結。
依托“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十里鋪派出所發動村(社區)網格員、村干部、老黨員等力量,建立起常態化排查機制。每周三,36名能人組成的“土友智囊團”與民警穿梭于216個灣落,土地糾紛、鄰里矛盾……這些“火星”被分級分類記載在案,實行“周匯總、月清零”。
“都是隔壁兩墻滴,咱們有事好好說,不要因小事傷了和氣……”輔警隊長陳方新參與化解的一起土地糾紛,通過“說情、說理、說法”三部曲,原本劍拔弩張的鄰居握手言和。這是十里鋪派出所“三調聯動”機制的成功實踐——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資源,并綜合運用“方言調解”“親情疏導”等鄉土化方式,全方位保障矛盾糾紛調解公信力和化解率。
民警上門開展領里糾紛調解工作。
“調解不是終點,回訪才是關鍵!贬槍σ鸦獾拿,十里鋪派出所實行“民警+村干部”雙線回訪,動態評估雙方當事人協議履行及人際關系修復情況,對反復隱患啟動二次調解或引入法律援助,實現矛盾糾紛回流、反復、升級事件“零發生”。
深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故事在阡陌間生根發芽。在黎明村,酗酒鬧事、與親屬反目的李某曾聲名狼藉。該所所長彭軍濤主動包保,年節走訪如老友交心,酷暑中送上門的兩個西瓜,讓李某熱淚盈眶。李某主動投身矛盾調解、法治宣傳,完成了從“治安包袱”到“平安細胞”的重生。
數據見證蛻變。轄區實現14年無命案、6年無民轉刑案件,2025年電詐案件僅發1起,傳統侵財類案件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達99.2%。
四道關口 路網變平安經緯
清晨七點的十里鋪集鎮西街口,熱浪蒸騰。該所副所長黃啟金的制服早已濕透,哨音在車流中穿梭,三輪車、摩托車、小貨車如溪流匯入國道,秩序井然。
誰能想到,3年前這個207國道與311省道交會的“奪命路口”,曾是單月連發三起亡人事故的黑點。
地處宜昌、荊州、荊門三市交界處,15.8公里國道、17.4公里省道、150余公里鄉村道路織成密集路網,襄荊高速公路、荊沙鐵路與荊荊高鐵縱橫交錯,3萬常住人口的十里鋪鎮,日均車流量2萬余輛次。“小身體大動脈!睂τ诿窬12人、輔警12人的十里鋪派出所來說,壓力如千斤重擔。
2018年,十里鋪派出所率先完成“隊所合一”改革,派出所民警成為“雙料警察”,既戴藍帽子(治安警)又戴白帽子(交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
十里鋪派出所在各村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民警在勸導站疏導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服務要真正到達“最后一公里”。2022年,十里鋪派出所創新推出農村道路交通治理“四口”工作模式——轄區民警執勤在2個鎮口,駐村輔警(一村一輔)勸導在18個村口,36名路長提醒在216個灣口,478名志愿者宣傳在1.1萬余戶家門口,整合基層治理力量“攥指成拳”,一體開展道路交通違法查處、巡邏勸導、隱患排治、宣傳教育等工作。
集鎮西街口,黃啟金和同事早晚疏導車流、日間查糾違法,在此實現警務、警情“一分鐘到場”,如同“定海神針”。
“頭盔不是枷鎖,是救命符!”蘆堰村口,駐村輔警裴文林舉著破舊頭盔現身說法。18個村口的勸導點如同過濾器,裴文林和同事們及時攔下超員面包車、未戴頭盔騎手,將隱患“堵”在村門之外,安全與溫情并存。
民警與志愿者,在鄉間道路向村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曾經的事故黑點黎明村口,新裝減速設施后已連續兩年“零亡人”。村級路長李傳福每日巡守在此:“過去三年這里帶走三條命。”如今,36名村級路長憑借人熟地熟優勢穿梭于216個灣落,汛期報險情、雪天撒鹽粒,紅白事現場必講安全課。平安出行圖、順口溜、“量身定制”宣傳……478名志愿者通過“美麗鄉村行”“平安夜!钡然顒樱瑢⒔煌ò踩R種進1.1萬戶村民心田。
堵點疏了,事故少了,“四口”工作模式的深入探索與實踐,為農村交通安全治理注入強大動能。據統計,推行“四口”工作模式三年來,十里鋪全鎮交通事故數下降23%,亡人事故數下降25%。
法治甘霖 潤澤產業沃野
2023年12月,荊荊高鐵十里鋪段竣工時,項目負責人將一面印有“三年無盜”幾個大字的錦旗送到十里鋪派出所。這面錦旗背后,是6名“項目警長”與村干部組成的“6+6”聯動小組,三年如一日駐守工地,將矛盾化解在前端、安全監管在一線創造的零發案奇跡。
在護航發展的戰場,十里鋪派出所同樣不遺余力。
近年來,十里鋪派出所全體民警組成“項目警長”隊,針對街面快遞業、高速收費站、花卉苗木行業以及荊荊高鐵建設工地等14個行業群體,在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便民利企服務等方面持續加力,全力以赴為轄區重點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311省道改擴建現場,“項目警長”張涵在走訪中聽聞九堰村養雞場老板李某的憂慮:路基抬高,恐致排水不暢。經多方協調,施工方專門為養雞場預留了排水通道。今年6月的一個暴雨夜,養雞場出現積水,彭軍濤帶領民警冒雨救援,并聯系S311項目部負責人現場踏勘,連夜制訂排水方案,安排后續施工事宜,既保住了養雞場的生計,也守住了省道工期。
華中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場——十里鋪鎮花木城里,法治甘霖同樣浸潤著產業根基。十里鋪派出所聯動平湖義警十里分隊、義工志愿者以及商戶代表,共同組建起一支充滿活力與力量的“護苗小分隊”,全力保障花木城商戶的生產經營活動。
民警深入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向花農、合作社經營主體宣講合同詐騙知識。
如今,14支“項目警長”分隊如根系般深入十里鋪鎮。今年來,十里鋪派出所涉企糾紛報警數同比下降26%,涉企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28.5%。
從金玉村到花木城,從阡陌小路到高鐵工地,十里鋪派出所民警們以“五心”鑄魂——忠心向黨、公心履職、愛心待民、恒心傳承、信心爭先,以“五土”工作法厚植為民情懷,涌現出“全國抗疫最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全國文明家庭”民警黃啟金、“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荊門五四青年獎章標兵”鄢北辰、“全市公安機關十佳社區民警”張涵、“全省公安機關優秀輔警”陳方新等標桿。他們用沾滿泥土的雙腳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誓言,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江漢平原的沃野上煥發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