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建錦
盛夏似火,恰似十堰經濟躍動的脈搏。
從“一公里產業圈”內整車企業與零部件廠商的高效協作,到武當一夢沉浸式演藝主題園區里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再到“堰水進京”鐵路物流專列打通的“飲料出堰”新通道……一個個鮮活的微觀場景,共同勾勒出我市宏觀經濟的向好軌跡。
日前,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地區生產總值1351.9億元,同比增長7.4%,位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2%……一組組亮眼數據,彰顯我市經濟“穩”的態勢持續鞏固、“進”的步伐堅定有力、“好”的動能不斷充沛,高質量發展成色十足。
“穩”有支撐——
經濟運行追新攀高
在茅箭區,12家整車企業、55家專用車企業組成的“一公里產業圈”,讓馳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不出十堰就能造出四軸礦卡!敖衲暧媱澩瓿山桓15000臺,同比增長10%以上。根據上半年的產銷形勢,我們對完成全年目標非常有信心!瘪Y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陳康說。
工業是經濟的“硬支撐”。當前,我市正處于乘勢而上、全面發力的關鍵階段,工業壓艙石作用更加穩固。
——支撐穩固。上半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2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1291家;整車產量增長1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50.7%。
——動能強勁。上半年,全市億元以上簽約項目662個,同比增長74.67%;新注冊落地項目599個,同比增長116.25%。
——活力增強。上半年,全市施工項目2130個,同比增長63.7%,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33個,同比增長17.9%。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蘊藏著我市獨特的發展“密碼”。
近年來,我市積極融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商用車(專用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和智能農機、文化旅游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全面落實產業倍增戰略。以“延鏈補鏈強鏈”為抓手,持續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產業能級。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3%,拉動全市投資增長3.3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9%,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0.2%,產業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西十高鐵、十巫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年度投資進度過半,為區域發展打通“血脈”;東風商用車車身智能制造升級項目進入試車生產階段、天凈新材料鄖陽產業園等15個產業項目建成投產,讓十堰產業根基愈發牢固。
“進”有動力——
改革發展聚勢提能
“十堰目前擁有20余類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堪稱國內各類低空飛行器的綜合展示區與性能試驗場!痹6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2025中國(十堰)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對我市低空經濟產業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
上半年,我市在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的道路上持續發力,注冊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05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337家,促成轉化14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252億元;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家,91家企業、機構入駐十堰(深圳、上海)離岸科創中心,達成意向合作項目23個;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創新策源力加速釋放,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整車工廠,平均90秒就有1輛商用車下線。這座全球單體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車智慧工廠,實現了100%自動化焊接涂裝、95%零部件集配率的技術突破,正是我市工業向“新”提質的生動縮影。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動優勢產業轉型提質,積極打造山地和商用場景全域試點應用標桿城市,加快推進“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建設;循環經濟、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工業)產值分別增長17%、10.1%、9.78%;培育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17家,新增數量全省第一。
“好”有保障——
消費引擎動能澎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趁著暑假,帶兒子來他心心念念的武當山住了三天,這里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底蘊深厚,不愧是‘天下第一仙山’!比涨,來自山西太原的游客成女士和家人打卡了武當一夢沉浸式演藝主題園區、丹江口水庫等地,感嘆“熱并快樂著,不虛此行”。
炎炎夏日擋不住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上半年,我市文旅消費出圈出彩,先后舉辦十堰馬拉松、京堰新能源汽車拉力賽等活動,其中,“神武峽”國際文旅推介活動吸引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參與,全媒體點播量超60億次,讓十堰文旅名片愈發響亮。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我市按照有促消費活動必有以舊換新原則,將消費品以舊換新主題嵌入全市促進消費活動,搶抓重要消費節點,舉辦以舊換新供需對接系列活動,不斷挖掘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動能。
2025年,全市消費品以舊換新承接門店達2389家。截至7月22日,汽車以舊換新8129輛,12類家電以舊換新12.3萬臺,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8萬件,家裝廚衛換新18654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2201臺。“政策實施以來,我市已有超過18.2萬人次享受到補貼優惠,帶動銷售額超18.85億元!笔猩虅站窒嚓P負責人介紹,消費市場的活力涌動,為經濟增長注入民生動力。
百尺竿頭思更進,策馬揚鞭自奮蹄。帶著上半年的“亮眼答卷”再出發,我市正以實干以成之、奮進以赴之的使命擔當,借勢起勢、競逐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續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