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澍森
7月27日晚,華燈初上,荊州市荊州區新風一路美食街已是人頭攢動。來自宜昌的攤主張俊杰不斷翻烤著肉串,攤前站滿了顧客。“生意不錯,日營業額能有700多元!”他說。
新風一路連接長江大學與學生公寓,街區人流量大、消費意愿強,自發聚集400多個地攤,尤以小吃攤為主。過去每到夜晚,街巷油煙彌漫、污水遍地,人車混雜擁堵,安全事故頻發,環衛壓力巨大。
“每月投訴不下10起,人車爭道天天上演,燙傷事故頻發!毙嘛L社區負責人劉衛華回憶,那時街道綜合執法常常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攤販們與工作人員“躲貓貓”,相互之間仿佛隔著一堵墻。
今年初,城南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副主任李圣楓和劉衛華達成共識: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
轉眼到了5月,晚上消夜市民增多,新風一路環境整治進入集中攻堅關鍵期。李圣楓帶著筆記本,一頭扎進人群中,圍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和交通安全四大頑疾,向攤主們和食客們問計。
食品安全無小事,有食客提出:“快檢儀能不能用起來?”李圣楓拉上食藥監工作人員,蹲在執法崗亭邊反復測試快檢流程。此后,市場監管人員每天用快檢儀對肉串、食用油等樣本進行篩查。結果立竿見影——5月以來,美食街食品安全實現“零投訴”。一位常買夜宵的學生笑著說:“現在看到快檢儀,心里踏實多了!
油煙、噪音治理,也曾是老大難。劉衛華帶著社區工作人員,一家家攤位做工作,勸導攤主安裝合格油煙凈化裝置。有些攤主嫌麻煩,劉衛華就聯合消防、環保部門現場演示,對比安裝前后的油煙濃度和噪聲分貝值。一個月下來,凈化器安裝率顯著提升,油煙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投訴量也呈斷崖式下降。
名氣大了,慕名而來的攤販也越來越多,搶占攤位引發的沖突時有發生。劉衛華多次在深夜被電話叫醒去現場調解。
“攤位必須固定下來!”在攤主們的建議下,街區嚴格執行“一人一車一戶一攤”,執法隊員不斷巡查,對違規搶占行為“零容忍”!霸儆錾霞m紛,拿出攤位圖一看就知道誰是誰非。”劉衛華說,一把尺子量到底,也就沒什么爭執了。
最令人揪心的,還是交通安全。每逢放學,三輪車、摩托車見縫插針,街區堵得水泄不通。攤主和居民們呼吁:“改成步行街吧!”李圣楓一邊向交管、城建部門溝通協調、論證方案,一邊和社區干部細致測算車流人流數據,尋找最優解。
6月,美食街裝上了智能升降樁,每日18時至24時高峰時段禁止機動車通行,真正變成了安全、寬敞的“步行街”。同時,李圣楓并未止步,他推動拆除了幾處閑置圍擋,為街區新增100多個免費泊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
如今,新風一路美食街的名氣越來越響,日均客流量攀升至5000余人次,節假日更突破2萬人次,成為荊州區夜市經濟的新名片。
“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進基層都是辦法!被仡欉@場攻堅,李圣楓深有感觸地說,沉下去調研,多聽群眾意見,很多看似無解的難題,都能找到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