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位于云夢縣便民服務中心4號樓的美麗工坊,坐在輪椅上的雯雯(化名)正伏案制作穿戴甲,她左手輕按一枚甲片,右手執銼條等工具,打磨、涂色、勾線、鑲嵌水鉆,屏息凝神間,引領著辣妹們的“指尖”潮流。
前些年,雯雯因突發疾病導致肢體重度殘疾,年僅17歲的她逐漸消沉,不愿出門也不跟人交流。得知美麗工坊免費培訓和招收美甲師,熱愛繪畫的她在母親的支持下參加培訓并成功入職,F在她每天坐輪椅上下班,性格也愈發開朗。
云夢縣“美麗工坊”里,新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蔡青陽 攝)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云夢縣堅持開門教育,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推動干部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用心辦好民生實事。
上有老,下有小,時間零散的寶媽如何靈活就業?身體不便、能力受限的殘障人士怎樣找到穩定工作?云夢縣殘聯理事長柳玉蘭在走訪中發現,許多寶媽看好美甲行業,卻苦于時間不自由;殘障人士渴望學藝謀生,期待能夠居家辦公……
學員正在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蔡青陽 攝)
如何破局?云夢縣殘聯、婦聯、人社等部門決定前往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實地考察。在那里,手工穿戴甲作為一種可循環使用的美甲飾品,憑借穿戴便捷、價格親民、造型多變、款式時尚等優勢,幾年間便成長為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新興產業。
“關于美的事業,都大有可為。”云夢縣殘聯聯合多部門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逐個打電話邀請110余名殘疾女性和20余名寶媽,累計免費培訓學員80余人。選拔2名優秀學員赴東?h跟班學習一個月,食宿全包。
學員正在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蔡青陽 攝)
90后青年馬丹豪在外打拼多年,受云夢縣殘聯邀請赴東海縣考察評估后,今年年初,他返鄉成立云夢指點青春美容美甲有限公司,以穿戴甲制作為核心,兼營其他文創產品。
該公司成立后,縣人社局主動騰出部分辦公場所搭建美麗工坊,帶動8名殘疾女性、12名寶媽穩定就業;云夢縣殘聯、縣婦聯加強與東海縣殘聯對接,推進穿戴甲訂單化生產,產品遠銷“北上廣”等地。
顧客(左一)正在云夢縣“美麗工坊”體驗佩戴穿戴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蔡青陽 攝)
輕輕一貼,無需預約,一副粉色貓眼雙層鑲花款美甲便躍然指尖。不到5分鐘,家住云夢一中附近的陳女士便完成了奔赴閨蜜飯局前的“儀式感”。
“這種即貼即用的穿戴甲,價格不過二三十元,省去了在美甲店一兩個小時的等待!睂殝審埰G平制作的穿戴甲很滿意,陳女士特地在美麗工坊辦了一張卡,還打算邀請自己的閨蜜前來體驗。
張艷平今年37歲,曾是一名美甲店店主,生意好時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沒法照顧好2個孩子。經營一年半后,她放棄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加入美麗工坊后,如今,張艷平每天能制作20余副穿戴甲,“工作時間靈活,工資一單一結,有些工序還可以帶回家做,非常適合我這樣的寶媽群體!
云夢縣“美麗工坊”里,寶媽正在為顧客挑選佩戴穿戴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蔡青陽 攝)
把老百姓的“盼”,變成黨員干部案頭的“急”,再干成群眾心頭的“暖”。云夢縣各級黨委(黨組)深入推進“學查改”,查擺問題453個,其中401個問題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時限,實行銷號管理,在解決問題中檢驗學習教育成效。
云夢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甜表示,將持續聚焦廣大群眾的關心關切,抓好開門教育,把“干部所干”與“群眾所盼”精準咬合,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以實績成效讓群眾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