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丙全 通訊員 周櫟 田心怡
“拖了5年的房產證,今天終于拿到手了!”7月18日,在荊州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專區,沙市區中環城市花園住戶張紅艷緊握著不動產權證,長舒了一口氣。
近年來,荊州經濟向上躍升、城市向前奔跑,一些過去難以解決的遺留問題也不時“冒煙、起火”。
“與其疲于應付、不如主動出擊,與其躺平、不如苦干!痹谏钊胴瀼刂醒氚隧椧幎ň駥W習教育過程中,荊州市委結合全省“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要求,旗幟鮮明提出:堅定不移把問題解決在當下,讓歷史遺留問題徹底成為歷史,讓干部輕裝上陣抓發展。
一場圍繞歷史遺留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的“百日攻堅”行動就此展開。
高位推進,打響百日攻堅戰
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究竟是“緩一緩再說”,還是“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百日攻堅”行動啟動之前,荊州部分干部有些迷茫、有些彷徨。
思想認識決定行動力度。荊州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大討論。一次次思想交流碰撞中,各級干部對歷史遺留問題的彷徨焦慮,逐漸轉化為“把問題解決在當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根據社會反響、群眾關注程度,該市確定了6個重點歷史遺留問題。市直單位和各縣市區深入排查起底,累計上報各類歷史遺留問題136個。
7月7日至11日,市委主要負責人連續5個晚上分別聽取進展,進一步研究整改方案,明確下步工作主攻方向。市“四大家”負責同志密集開展專題調度,狠抓督辦落實,推動靶向施治、精準“排雷”。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市直部門抽調副縣級以上干部41名,逐一組建攻堅專班,由新近從部門主要負責人崗位上調整下來的領導干部擔任組長。
轉變“戰場”、調整“角色”,攻堅專班在調研走訪、政策咨詢、風險評估基礎上,明確“歷史情境還原+法律效力確認+現實利益平衡”的破題思路。
各地根據部署,按照現場辦結、聯席會商、提級協調的分級處置要求,推動一批長期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取得積極進展。
刮骨療毒,化解城市舊賬
5月29日,挖掘機的轟鳴聲在荊州區郢城鎮聚賢社區某影城北側響起,圍了8年的鐵皮墻終于倒下,附近居民拍手稱贊。
今年3月前,這里還是一個面積超4500平方米、平均深約6米的巨型基坑。由于地產公司資金斷裂,影城一側地塊開挖后便無力再起高樓,尚未完工的地下結構逐漸淪為污水漫溢、蚊蠅漫天的臭水坑。
“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荊州區委直面問題,堅持源頭治理與系統修復并重,一方面全面排查并封堵非法排污口,快速完成該影城污水管網與市政管網對接;一方面清理基坑后進行安全填埋,并鋪設草坪,實現了從“臭水坑”到“生態綠地”的蝶變。
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長、牽涉范圍廣,解決難題既要有“刮骨療毒”的決心,更要有“抽絲剝繭”的方法。
荊江南岸,石首市繡林街道南岳山社區黨委書記趙洪生如今再也不用“逢雨必憂”了。
趙洪生擔憂的是南岳小區。這是個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自建房小區,雨天積澇成災、供水壓力不足、違章建筑多發……各種疑難雜癥隨歲月累積愈發嚴重。
開展學習教育以來,南岳社區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300余戶,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10余次,征集各類意見100余條,最終敲定小區改造方案并上報省住建廳,最終獲批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這也是全省首個將自建房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案例。
目前,南岳小區已建成一座一體化泵站,并配建出水管網,可解決十年一遇暴雨積水問題。
對癥下藥,破解民生難題
包括張紅艷在內,“有房無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中環城市花園小區738戶居民。
中環城市花園樓盤位于沙市區關沮鎮白水村,原合同約定交房時間為2020年12月,但由于開發商資金斷裂、稅費欠繳等原因,導致房屋無法達到驗收條件,遲遲未能交付,居民多次投訴。
沙市區通過專題調研、召開協調會等方式全程跟進監督,壓實相關職能部門主體責任,全力推進項目驗收:在前期“保交樓”專項資金基礎上,專班又多次協調區人民法院、銀行等部門和單位釋放相關資金;區住建部門反復進行現場復核,督促推動多輪整改,加速完成二期消防驗收和土建竣工驗收;區資規分局提出完善地下車庫排水溝蓋板、補齊接通照明電源等建議,推動完成規劃核實工作。
解開“證”結,解了心結。一場延續五年的拉鋸戰,徹底成為歷史。
城市建設的“舊賬”,還體現在公租房“辦證難”上。截至今年4月,荊州中心城區28個小區配建公租房中,未辦理不動產權證占比超過六成。
荊州市出臺專項政策,對手續辦理不到位的,采取委托鑒定、容缺受理、加強監管的辦法逐步完善;對稅費繳納問題,探索運用稅證分開、先證后稅、強化追繳的辦法逐步解決。目前已有20個小區正抓緊辦理登記,受益群眾近萬人。
“歷史遺留問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是影響平安穩定的‘絆腳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對黨員干部能力作風的一場‘大考’。”荊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依法依規,持續攻堅,加快推進歷史遺留問題“減倉清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