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建成支點,特別報道《看支點》聚焦支點建設七大戰略,探訪經濟一線生動實踐,今天播出第六集,把時間交給程丞。
湖北坐擁山水長卷、人文史詩,從華中屋脊神農秘境的莽莽林海,到三峽大壩高峽出平湖的世紀傳奇;從曾侯乙編鐘奏響的先秦禮樂,到黃鶴樓飛檐斗拱承載的千古詩情;從赤壁古戰場激蕩的三國風云,到洪湖赤衛隊蘆葦蕩里閃耀的血色榮光……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千年文脈如何在新時代支點建設中澎湃新動能?今天,我們從楚文化的發祥地荊州出發,看湖北如何描繪“文化賦能發展”的壯闊圖景。
記者 楊嵐:這里是楚國故都,戰國袍就起源于此,許多游客來到荊州會像我一樣,換上一身戰國袍,在古城墻下感受穿越千年的歷史。
長江大學剛果(布)留學生 蘇木:在我看來這應該是挺正式的一身,我感覺這就是古代的西服,來荊州不過來看古城墻那真遺憾,一定要過來多多地了解荊州的文化和歷史。
在荊州留學兩年,這座2800多年的古城為蘇木打開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在博物館,數字化展陳和互動裝置,讓千年漆器、楚漢簡牘“開口說話”;在楚王車馬陣景區,VR技術還原了戰國時期的車馬喧囂;在張居正故居,光影劇場和劇本游,讓人秒回明朝……蘇木和朋友們,也從看景人變成了“景中人”。
長江大學剛果(布)留學生 蘇木:荊州在我看來,是一個特別好的結合古代和現代的地方,如果想感受一下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一定要過來。
記者 楊嵐:文化深度游已成為入境游客的必選項。蘇木告訴我,在荊州,還有一個外國游客特別喜歡的地方,一定要去,那咱們走著!
支點觀察員、長江大學剛果(布)留學生 蘇木:我的每一個朋友來到荊州,我首先就會帶他們過來荊州博物館,比如這個碗,就好像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人們一起聚會的場景。
荊州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這里出土和修復的漆器,代表了中國古代漆藝的最高水平。文物是文明的切片,而今,他們也有了新生命。湖北提出,要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創就是具象的載體之一。
荊州博物館講解員 姚國萱:他們在參觀完成之后,還會到我們的商店去選購一些我們的文創商品。
在荊楚非遺技能傳承學院,學習楚式漆藝制作技藝的學生就有400多人,在這里,戰國時期的彩繪鴛鴦豆都化身為飾品盒遠銷海外;虎座鳥架鼓變成精美的冰箱貼,深受年輕人喜愛……
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非遺學院副院長 孟祥高:把這個理論體系建構起來,后面的年輕人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沿著這個枝丫生根發芽。
以文化傳承守護文明根脈,以文旅融合彰顯文明魅力,一座城,因為厚植文化沃土而蝶變新生。荊州的實踐正是湖北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的縮影。今年,湖北提出,要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荊楚文化影響力。為深度串聯荊楚文化核心資源,形成縱貫古今的文化長廊,湖北推出了“神武峽”“赤黃紅”兩大全新設計的文旅主軸,這不僅僅是線路的連接,更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協同放大。
聯合國旅游組織專家、教授 賈云峰:以武漢城市的都市旅游和鄂西生態的國際旅游資源,加上我們整個長江中游的黃金旅游帶,一城、一區、一帶整個的打造讓我們湖北有了新的抓手和整個集群賦能。
眼下,湖北正以“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為錨點,倡導“人人都是大使,處處都是環境”,將“全民代言”“重信親客”理念融入服務全鏈條。今年4月,湖北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在武漢舉行,向世界發出知音湖北的邀約;6月,湖北相繼走進日韓、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客源地,展開多場文旅推介,并與周邊省份深化合作,簽訂資源互享、游客互通、線路互聯等協議,串聯起重點客源地。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接待入境旅客205.74萬人次,同比增長54.89%。廣袤的荊楚大地,正以文化為筆、山水為墨,書寫著支點建設的時代新篇。
支點觀察員、長江大學剛果(布)留學生 蘇木:湖北開通了全球200條國際航線,免簽政策和境外購物都很方便,高鐵4個小時可以通達80%的主要城市,我和好朋友們去三峽感受過李白的豪邁,也去黃鶴樓吟誦過古詩……湖北的歷史可觸摸,文化可體驗,這是我們深深愛上湖北的理由。
(長江云新聞記者 楊嵐 王磊 何進 朱哲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