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湖北,處處涌動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強大氣場。湖北臺重磅推出全新節目《支點周刊》,每周日晚九點十分播出,掃描國內動態,解碼經濟大勢,看“中部脊梁”如何扛鼎時代重任。本周帶你解碼湖北如何凝心聚力建支點。
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屆十次全體會議將于8月6日召開,全會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今年以來支點建設工作成效,鞏固深化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持續培育優良作風,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奮勇爭先,加快推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設成勢見效。今年以來,湖北各地圍繞五個“向”,向好、向新、向強、向優、向上齊頭并進,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能級跨越
這是長江上目前最寬的鋼箱梁懸索橋,上周剛剛合龍。這座橋的鋼筋鐵骨,離不開“湖北造”的硬核支撐:武船鍛造的萬噸級鋼梁和武鋼軋制的特種鋼材,這一釘一鉚間,我們看到的是湖北產業鏈韌性。放眼全省,全球主流中小顯示屏市場,近四分之一來自“光谷”;40公里外的車谷,每2分鐘就有一臺新能源車駛向全國。驅動這些的,是省級重點項目的“巨輪引擎”:今年,湖北367個基礎設施項目,476個產業項目,上半年開工率均超80%。一座橋的跨越,正是湖北整體能級躍升的縮影。上半年,湖北GDP達29642.61億元,6.2%的增速位列全國經濟大省第一。面向新征程,湖北正踩下油門,加速前進!
科創引領
目前,湖北已經建成完整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生態,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克了10項“卡脖子”技術,湖北造的“小腦”模型、“慣性傳感器”“人造皮膚”都已經牢牢占據全國50%的市場份額。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今年以來,一批新技術在湖北涌現。平頂脈沖磁場場強比國外現有技術高出19%,刷新世界紀錄;東湖實驗室的高速磁懸浮跑出每小時650公里的世界最快速度……湖北還在全國率先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越來越多的高校教授走進了車間、越來越多的科企高管來到了課堂。匯聚人才,貫通鏈條,科技創新,面向未來!
產業培增
武重剛剛發布的全球首套智能銑車加工中心,通過搭載AI智能控制系統,曾經的“笨重鐵漢”也變得更加聰明,助力中國工業母機加速邁向世界級。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球首款MCU芯片加速迭代,高德紅外夜視系統不斷上車……越來越多的產品加速從實驗室走向了產線。堅持“三線并進”,這半年武鋼建成了全球最大硅鋼生產基地,長江計算發布了全國產液冷算力平臺,湖北的產業體系正全面升級。還差最后調試,這套設備就將發往客戶手中。如今,越來越多的湖北智造正在火爆出圈。
樞紐提能
不僅要出圈,還要出海!光谷企業生產的高端芯片,僅用5小時就能到達印度工廠,花湖機場累計開通104條貨運航線,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上半年,這里的國際貨郵吞吐量達到22萬噸,同比增長252%。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今年以來,武漢港國際直航船舶達84艘次,貨運量13.2萬噸,穩坐內河鐵水聯運“頭把交椅”;中歐班列(武漢)雙向對開443列,同比增長三成,以建設陸?铡叭龡l絲綢之路”,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以離岸在岸一體化推動“九州通商”;以高標準制度型開放推進“九州通融”。這是一個開放的湖北!
美麗湖北
這,也是一個美麗的湖北!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里的美好,這里正在發生。告訴您一個好消息,今年又有595頭麋鹿寶寶在這誕生!重回長江40周年,這里的麋鹿家族從最初的64頭,壯大到超過3800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美麗湖北,美在萬物共榮。湖北段野生江豚數量回升至1200多頭。美麗湖北,美在碧水藍天。上半年,長江、漢江干流水質拿下“全優獎”;重點湖庫“一水一策”,每一滴水都有“專屬保養方案”;半年里近八成都是優良天,抬頭就是濾鏡級天空。美麗湖北,這幅山水畫卷等您來!
文化創新
今年以來,湖北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夜上黃鶴樓”常演常新,帶動武漢夜經濟消費增長30%;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亮相巴黎,閃耀國際舞臺;“神武峽”“赤黃紅”文旅主軸一線串珠,吸引近30個國家旅行商參與合作……今年上半年,湖北累計接待入境旅客205.74萬人次,同比增長54.89%。文化創新,讓知音湖北,擁抱世界。
區域聯動
東風納米01,“大腦”在武漢研發,“心臟”在宜昌定制,整車在襄陽智慧工廠生產。一臺車,串起了漢襄宜“金三角”的產業協同。一個有力的支點,除了有中心發力,更要全域協同。今年,湖北8地入圍“全國百強縣”,數量全國第四、中部第一;新發布認定3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上半年,湖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7%,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0個百分點。內部協同激活發展潛能,外部合作突破發展邊界,湖北正將區位優勢轉化為協同動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彰顯支點擔當。
加快建成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一以貫之的戰略定位。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要求我們“努力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2024年11月,總書記考察湖北時進一步要求我們“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從“努力建設”到“加快建成”,這是總書記對湖北的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今年以來,湖北把全部的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拼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支點答卷。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會對“支點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吹響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沖鋒號,明確了大力實施能級跨越、科創引領、產業倍增、樞紐提能、美麗湖北、文化創新、區域聯動“七大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戰略支撐力、創新策源力、產業競爭力、開放輻射力,生態承載力、文化影響力、區域協同力“七個能力”。
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支點湖北,必須快馬加鞭,只爭朝夕!——到2030年,力爭經濟總量達到9萬億元左右,主要經濟指標跨越進位、中部領先,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到2035年,綜合實力、科技實力挺進全國前列,在中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5月,《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大力推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決定》表決通過,黨的意志成為了全民意志;緊接著,湖北又發布《加快建成支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64條干貨滿滿的舉措,凝聚起加快建成支點的磅礴力量。就在本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決定》表決通過,進一步彰顯了湖北把科技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當做支點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石智雷:支點建設的定位對于湖北省具有著深遠意義,蘊含著我們在未來發展中,我們一方面要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脊梁”,又要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牛鼻子”,從我們過去半年湖北省成績的數據單里面,可以看到整個背后體現了我們支點建設的系統效益,通過“七大戰略”實施,湖北在創新策源能力、樞紐能級、綠色轉型方面這幾個關鍵領域實現了飛躍發展。
支點湖北,必須只爭朝夕推改革。
金融活起來!今年,湖北在全國率先推出“知識價值信用貸”“商業價值信用貸”和“兩農信用貸”三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直擊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不僅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細胞,更為全國貢獻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等方面的湖北方案。上半年,這三項信用貸款共發放523億元。
荊門京山市雄鑫家庭農場主 曾令虎:兩農信用貸款兩天就下來了,利息也比較低。
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普惠部產品經理 彭毅:政府能主動作為,承擔80%的風險補償,解決了銀行的后顧之憂。
人才聚起來!湖北在全國率先出臺一系列回鄉回歸創業就業行動,以“四箭齊發”的魄力,瞄準楚商、高校師生、校友和外出務工者四類人群,為盡可能多的人才,搭建盡可能大的平臺,把人才勢能轉化為支點建設的澎湃動能。
深圳湖北商會會長 曾勝學:深圳湖北商會的會員單位有4000多家,涵蓋各個行業,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這些企業家往湖北引。
流通快起來!湖北率先搶抓“兩新”政策機遇,在全國首批啟動3C數碼產品“國補”,線上補貼種類從8類拓展到80多類;汽車置換更新政策全國領先,進一步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讓內需成為經濟發展的穩定錨。
武漢光谷京東MALL用戶運營副店長 李松:銷售效果是非常明顯的,1到6月份較去年同期銷售拉力至少在30%以上。
支點湖北,必須只爭朝夕促實干。湖北把今年作為“干部素質提升年”,以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契機,對標支點建設總要求,以更高定位、更高標準強化干部隊伍建設。今年以來,湖北廣大黨員干部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敢與好的比、與快的賽、與強的競。宜昌干部住工地、睡板房,50億級項目數量全省領跑;荊門干部一個月交付2000畝凈地,刷新產業落地紀錄;孝感干部日均簽約3個、開工2個、投產1個億元項目……各地各部門以“比”增活力、以“學”拓視野、以“趕”破瓶頸、以“超”建新功,展現了全省各方面、各領域錨定發展目標、馳而不息攻堅、積蓄勢能突破的強大韌勁。
聚力“支點建設”,需要內部創新“強筋骨”,也要對外開放“擴輻射”。今年以來,湖北在科產融合和對外開放上亮點突出,湖北如何進一步把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如何讓“九省通衢”的樞紐地位釋放出更強勁的開放輻射力?《支點面對面》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曉紅兩位專家解讀。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穆榮平:湖北省作為一個大的區域創新中心,有國家科研機構、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也有一些科技領軍企業,從創新的角度來說優勢還是比較大的。湖北省做了好多事情,規劃了東湖科學城,把這個區域的創新的核心引擎的這種功能進行了強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 王曉紅: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中國光谷,集聚了中國眾多的人工智能,包括信息,還有大數據、云計算、生物醫藥,還有光纖、光纜,這些高技術的產業,現在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際上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創新引領,產業帶動的作用和區域輻射的作用,所以我覺得中部的崛起主要要看湖北的崛起。
湖北提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做強產業創新平臺等等一系列舉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穆榮平認為,這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產業的轉型升級、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最核心是產業的創新能力。那么我們現在采取的措施,一個方面是屬于增加有效的技術供給,使我們的研究開發,在商業化、在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時候,它有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前景。第二個方面,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有效的技術供給,能夠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一方面,湖北練好內功,打好“科創牌”。另一方面,提升開放型經濟輻射力,建強樞紐。湖北應該怎么去避免國際樞紐普遍面臨的“通道經濟”的難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 王曉紅:所謂的通道經濟,口岸它只是收一個過路費,但是并沒有產業,那么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過渡,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地產業,利用口岸通道的優勢,大大地降低企業成本,吸引大量的加工制造業,尤其是加工貿易企業能夠落地,設立園區,直接出口。把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做大做強,能夠支撐起貿易和產業的數字化。
《支點周刊》每周日晚九點十分
鎖定湖北臺
洞察中部動能,見證未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