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建成支點,特別報道《看支點》聚焦支點建設七大戰略,探訪經濟一線生動實踐,今天播出第八集,把時間交給博為。
《看支點》,今天來說說擔當作為。加快建成支點,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今年湖北新春第一會提出,要不斷強化支點建設的戰略保障,把一切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向著加快建成支點的目標加速奔跑。今年以來,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奮勇爭先、擔當作為,在服務建成支點中增強本領,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錘煉作風,在干部素質提升行動中淬煉成長,以不甘落后的志氣、比學趕超的勇氣、開拓進取的銳氣, 推動支點建設各項工作往前趕、上臺階。今天的“擔當作為”故事,我們就去宜昌、荊門、孝感,看看在支點建設一線錘煉出的“三種精神”。
住工地 睡板房 拼項目——宜昌“板房精神”跑出落地加速度
先看這張圖,住工地、睡板房、拼項目——這是宜昌東部產業新區項目建設一線催生的“板房精神”。今年上半年,宜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省領跑,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苦干實干、勇挑重擔、一線攻堅”的“板房精神”提供了硬核支撐。
炎炎夏日,在宜昌東部產業新區宜化華中氟硅材料產業園,一場協調會正在板房里進行。園區一期項目計劃10月底試生產,但關鍵的管網地埋工程卻還未動工,規劃、城管、燃氣、交通等部門負責人實地勘察,現場論證。
宜昌高新區招商局項目服務科科長 韓雙:可不可以同步進行?他一邊在做準備,你們一邊來辦。
傍晚,方案敲定:采用“容缺受理”機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先行從人行道和圍擋側開挖,同步加速審批流程。施工隊連夜進場,項目專員和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交底。
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辦工作人員 馬福傳:特別是周邊的一些線路,注意安全。
記者:今天到這個點,咱們還有什么工作計劃呢?
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辦工作人員 馬福傳:今天時間比較晚了,我們就在板房住了,明天早上我們還有幾件事情要處理。
東部產業新區的瑪瑙河片區,則面臨另一塊“硬骨頭”——高壓線路遷改。這關乎園區眾多企業和枝江北站的供電穩定,牽一發而動全身,電力部門與園區服務專班在板房指揮部晝夜推進,硬是在短短7天左右,完成了10.9公里的兩條高壓線路遷改。
國網枝江市供電公司主任工程師 董濤:配合停電的線路比較多,時間緊、任務重,拆遷協調的難度大。
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 譚本相:所有的問題一旦出現,3分鐘之內必須有專人響應,7分鐘之內處置的人員和措施必須到達現場。
從遷改工地的星夜鏖戰,到施工現場的分秒必爭,“住工地 睡板房 拼項目”的實干作風,淬煉出“苦干實干、勇挑重擔、一線攻堅”的“板房精神”?恐@股精神,宜昌贏得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先手棋:上半年新簽約、新入庫、新竣工50億、100億級重大項目數量全省最多,省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達70%。
宜昌市發改委副主任 吳雙:爭取各類資金347億元,強化了項目要素保障,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支點意識,爭先意識,大力發揚“板房精神”,扎實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長江云新聞記者 鄭莉莉 樂城 宜昌臺 付偉 當陽臺 方梓軒 實習生 劉永逸)
只爭朝夕 馬上落實——荊門“奔跑精神”跑出投資加速度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荊門。今年上半年,荊門鋰電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0.8%,增速全省第三。從傳統化工之城到新能源產業高地,荊門以“奔跑精神”實現經濟結構“換道超車”。
億緯鋰能超級工廠二期即將竣工。這個占地超12萬平方米的項目,從落地到基本建成僅用半年,正是荊門“奔跑精神”的寫照。
荊門高新區·掇刀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鄒芬芬:目前超級工廠二期已經完成鋼構吊裝的90%,項目全部建成后,億緯動力的產能將攀升至242GWH。
“荊門速度”背后是“鏈長制”的高效服務。領導干部擔任鏈長,從水電保障到人才招引,一包到底。去年底,為滿足億緯動力對新材料的需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副鏈長何珊第一時間奔赴深圳、東莞等4地,3天連辦5場推介會,快速招引配套企業,并協調多部門,護航企業百天內實現投產。
荊門高新區·掇刀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何珊:確保7天時間把設計圖紙拿出來,用7天時間把電送到了廠區,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00多人。
荊門市康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負責人 羅彬彬:4月28日已經正式量產,預計在年底產值可以超過一個億。
奔跑贏得信任。億緯動力13年間追投11次,投資額從1億元躍升至419億元;長城汽車追投3次達75億元;格林美追投5次達132億元。同時,“一企帶一鏈”效應凸顯:億緯鋰能已吸引科達利、恩捷等40家鏈上企業落戶,形成從電芯到儲能的完整鏈條。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荊門研究院院長 苑丁。何覀冞在積極籌建湖北實驗室,加強對武漢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的虹吸效應。
奔跑刷新高度。上半年,荊門以鋰電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達430.8億元,同比增長40.8%。曾經的“跟跑者”,正領跑華中鋰電賽道。
荊門市招商局黨組書記、局長 胡俊義:今年以來我市簽約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447個,開工項目303個,其中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下階段發揚“奔跑精神”,力爭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 600 個,開工項目不少于420個。
(長江云新聞記者 王飛 李成漢 畢然 荊門臺 丁曉宇)
日簽約3個 開工2個 投產1個億元項目——孝感“321精神”煉就發展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孝感規上企業凈增94家、居全省第1位;億元以上項目簽約623個、投產218個,其中73個實現 “當年投產即進規”。在項目建設這場大考中,廣大干部憑著每天簽約3個、開工2個、投產1個億元項目的“321精神”,勇擔當、善作為,努力實現全年投資增長10%的目標。
在孝感高新區,投資30億元的精密數控項目即將投產。項目從初次接觸到簽約落地,僅僅用了20多天,再次刷新“孝感速度”。
孝感市高新區精密數控設備總裝及加工基地項目前期負責人 史軍:7月初對接,8月2日簽合同,我們目標是9月1日投產。
速度的背后,是招商和服務團隊“想在前、干在先”的硬功夫。了解到企業有投資意向,服務專班迅速行動,連夜篩選出3處可“拎包入住”的廠房,首次洽談就拿出成熟可行的全周期服務計劃。
孝感市高新區招商運營中心副部長 徐航:3天內就完成了廠房的洽談和選址,7天內出具建設規劃,將傳統對接周期壓縮了60%以上。
孝感市招商局黨組書記、局長 熊建平:上半年全市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23個,超序時進度12個百分點。
項目招引只是第一步,為打通項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孝感各地紛紛創新舉措。比如,孝南區選拔了數百名項目秘書,幫助企業辦理“五證”,過去120天的審批流程,如今24小時內高效辦結。
孝感市孝南區“項目秘書” 魏能亞:由原來的幾十份材料減到幾份資料,辦證的效率提高了,早日開工,早日完工。
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扶持,則是企業成長壯大的“助推器”。掌握xMR磁傳感核心技術的元臻微電即將投產,政府主動牽線搭橋,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湖北元臻微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張鵬:政府和對接人員把他們在孝感本地以及湖北下游企業來跟我們對接,預計在8月份正式進入投產狀態。
孝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 局長 葉劍剛:全面跟蹤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進規、穩規全過程,實現了市縣兩級規上(工業)企業包保聯系全覆蓋。
“想在企業需求之前,做在企業期盼之上”,今年上半年,孝感市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18個,預計全年投產億元以上項目365個。
(長江云新聞記者 李慧 陳凱歌 沈欣 通訊員 喻振 李哲文)